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60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交价比最高估价多出7000多万港元,创下亚洲拍卖会历史上最高成交价。买家是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而这件2006年最“贵”的中国艺术品的原拥有者正是她的胞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
这只在2006年缔造多项拍卖纪录的碗,其珍贵之处在于当今世上只有一对,拍卖的是市场惟一流通的一件,另一只则收藏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该碗品相精美,釉面温润,工艺上乘,主体画面呈现出杏花盛开、春柳轻扬、双燕齐飞的宜人景致,动感极强;此外还有一首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更有蓝料楷书写“乾隆年制”,可谓不折不扣的乾隆时期宫廷造珐琅彩杰作。
生自古董世家的张氏两兄妹,分别年届八十及七十五,俩人之间公开的一买一卖已非首次:1999年11月佳士得举办的张宗宪瓷器拍卖,张永珍便以1212万港元及227.5万港元竞得其兄的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及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瓶;2004年更是以4150万港元竞得清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打破当年清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并将其赠予上海博物馆。此番,当张永珍再度以上亿元天价购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时,世人不禁感叹这对兄妹间难以琢磨的拍场游戏。姑且戏言之,即便是“亲兄妹,明算账”,若私下交易,双方亦可省下一笔不菲的佣金,既是自家人,又何苦通过第三方?
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清三代的官窑珐琅彩瓷到底可以卖到多贵?2005年之前的国际拍卖市场上,清三代御制珐琅彩瓷的精品价位一直徘徊在500万元至3000万元左右。这种情况从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出那件1.224亿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开始“质变”,再到2006年这只1.604亿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种火箭式的飞跃似乎与国际拍卖市场稳定上扬的价位系统相悖。究竟是特例使然,还是大势所趋,有待未来的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