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画廊专题展览 
“塑景”黄振海素描风景作品展集评
                            
日期: 2007/2/26 14:39:38    编辑:     来源:     

  按照一般的艺术经验,“景”是“画”出来的而非“塑”出来的。这是因为,代代相传的画手们,强调手艺的精到进而获得视觉愉悦。画的表面质量优劣、自是重中之重。这种经验的代代沿袭之果,是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表层的精致和外在的热闹,并形成一套教条化的制作程式和阅读的“样板”规则。而塑者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不在意外像的轻浮华丽,但求内省的深沉厚道。在个人修为谨严凝重的铺垫上,精气神的综合发力,所“塑”之形,由心灵深处缓缓溢出。这和当年东坡居士的“眼中竹、心中竹、手中竹”的学说如出一辙,强调的是用心“塑”,而飞用手“画”。从这个意义上讲,黄振海因“雕塑”而深得“塑”形之妙理。以人生坎坷而深悟“塑”人之精道。集数十年学养于一身,毕其内力徐徐释放。持强守弱,真人不露相。

  ——《用个人化方式倾力“塑景”》陈默

  ……感觉一下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我们正年轻,无忧无虑,无欲无求,整天用铅笔描绘眼前的世界。无所谓题材,也没什么观念,凭的就是一股热爱画画,画个不停的劲头。在黄振海这些素描里,我又看到了这股劲头,感到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被我淡忘,已经很久了。

  ……有个人蓬头垢出没山野之中,日复一日地用一支炭笔画那些平静的风景。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观念性很强的行为,这个观念就是,在任何利益之乡很明确的大潮中,总有几个逆风而行的人在作着别的事。仅此一点,就已经是这个人的行为和这批作品有了价值。

  ——《素描还有意义吗》何多苓

  在写生基础上做些艺术加工,这是黄振海风景素描的工作方式。观看这些作品时,一个老问题又浮现出来:当今符号化的艺术环境中,写生作品意义何在?出路何在?

  ——《看黄振海的画》称丛林

  有一种迷惑之中的感触,有一种迷乱之中的感动,有一种迷茫之中的感悟。

  ——朱成

  黄振海研究和探索素描的各种表现技法,他注意线条、调子和虚实的表现力,素描调子的准确可以产生色彩的感觉,他刻画得真好,幅幅都好。常有一些画家不知道该画什么,黄振海说:“走出去就知道了,那些人物,那些风景令人着迷”。

  ——《单色却是鲜活的》万启仁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