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高价收藏品广告“花头”多 买前核实收藏价值
                            
日期: 2007/3/2 9:31:23    编辑:     来源: 《浙江日报》    

  “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创造’”、“至尊国礼”、“传世藏品”、“破例批准发行”……在杭城,各类工艺收藏品的广告目前可谓是铺天盖地,从金制的字画到银质纪念币,销售价格大都高达万元以上。这些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收藏品真的有广告所说的收藏价值吗?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

  “尘封千年‘国宝’书画‘金身’再现!”这个所谓销售金版《中国书画双绝》的广告称,黄金制作的《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是值得信赖的传世藏品,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定为至尊国礼。记者来到设在西湖博览会博物馆一楼大厅的销售处,销售员苏某热情地向记者推销:“这是国礼,其工艺被联合国官员誉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创造’,卖18600元一套。在整个浙江也就卖50套,现在已经卖了46套,想买可要快啊!”他还掏出一大堆“证书”:“看,这是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章,还有名人作序签名……”

  为核实情况,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厅。“外交部的礼品才有‘国礼’一说,这些所谓的‘国礼’都是蒙消费者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绝对没有出具过什么‘国礼证书’,也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另一位工作人员还说,友协并不是收藏品的权威鉴定机构,即使某一件产品被作为赠送外宾和国际友人的礼品,也不能说明其他同材质产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昨天,记者在一家图书馆一楼也遇到了一个销售19600元彩银版“第一套人民币”的摊点。销售员说:“已经售完了,想买的话留下定金,明天上午来取货。”记者提出想看看有关的证书材料,另一名销售员马上警惕地说:“要买的话付定金,不买的话就别多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高价收藏品的广告有着共同的营销手法:广告中打出一些机构“监制”、“认证”的旗号,再冠以“权威部门破例”、“破格”、“特批”等炫耀字眼。附带以一些国家机关和协会等工作人员“推荐”等名义。省工商局广告处工作人员说,从工商部门对广告监测的情况看,目前,一些收藏品的广告确实存在夸大其词等情况。

  浙江省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指出,收藏品价值的高低并不是看授权、监制、发行的单位名头有多大,而要看工艺品真正的制作水平、发行量。他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对“名头”很大、“花头”很多的收藏品广告要多留个心眼,购买前最好多渠道核实有关情况,理性进行收藏投资。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