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其诗《贫交行》中写到:“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需数”。后人常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来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权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种“翻云覆雨”式的权谋智慧通过成语式的历史典故或者口口相传的野史乡谈流传下来,充斥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其晚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里,这种“翻云覆雨”的权术阴谋手段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境界,政治的反复无常所带来的社会现状的动荡起伏,导致了中国人关于近代史的破碎记忆。在这种“碎片式”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和纵联横”、“指鹿为马”、“朝秦暮楚”式的政治智慧和社会阴谋。它在中国晚近的历史中,既是一种社会常态,也是中国人近代的社会人生经验产生的心理基础。
中国二十年来的当代艺术实践,它的认识论的认知对象和方法论的心理基础正是指向和建立在这种“翻云覆雨”式的社会现状和人生经验其内和之上的。也正因为此,强调“观念”的智慧和“话语”的阴谋的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社会现实中能表现出其社会学意义上的“象征性”和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性”。
当艺术越来越背离了其传统的“手工”的技术性和“镜像”的描摹性的时候,关于“艺术”的标准已经是一种缺乏量化衡量基础的“话语”游戏,阐释的途径、判断的标准,以及学以致用的方法,都已经变得“纷纷轻薄”,我们已经处于一种无法去使别人接受自己一个关于什么是“好艺术”的标准或者什么是“不好的艺术”的解释的尴尬的“失语”状态中。在这里,所谓“翻云覆雨”的表达则指向了关于艺术家对于“艺术”的命名权的合法性的思考和质疑。
行文至此,实际上已经把此次展览的两条并行的思路暴露了出来。其一,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是关于艺术所表现的社会现状而言,在这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它所指向的社会历史现状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其二,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是关于艺术史内部的对于“艺术”的标准和方法的思考。而在这二者之中,都充满了艺术政治学的智慧和阴谋。
是为序。
2005年11月22日 于北京通州晾木场
参展艺术家(以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白宜洛/蔡卫东/曹静萍/陈可/崔岫闻/方力钧/丰江舟/封岩/冯中起/付中望/顾德新/郭伟/韩磊/何岸/洪浩/洪磊/胡介鸣/黄奎/贾有光/江衡/金锋/靳山/老六/李大方/李路明/李颂华/李天元/李永斌/廖邦铭/刘君/刘伟/刘小东/刘旭光/刘野/陆铮/吕胜中/马六明/马建刚/马越/孟煌/缪晓春/琴嘎/渠岩/邵译农+慕尘/尚扬/盛海+丰江舟/沈敬东/史国瑞/史金淞/石心宁/宋永红/苏新平/隋建国/孙红兵/孙原+彭禹/唐志冈/王波/王功新/王光乐/王广义/王劲松/王迈/王音/王轶琼+张东/王友身/王智远/万里雅/魏光庆/魏青吉/夏小万/萧昱/向京/邢丹文/邢维东/徐累/徐若涛/徐唯辛/杨茂源/杨谦/杨瑞/杨勇/杨志超/叶恒贵/叶强/叶永青/伊德尔/尹齐/喻高/余极/岳敏君/展望/张东红/张灏/张谧诠/张玮/张小涛/赵波/赵能智/赵德伟/周春芽/周啸虎/朱发东/朱冥/朱昱/庄辉
展览名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TS1当代艺术中心第一回展
主办:北京TS1(宋庄壹号)当代艺术中心
展出地点:北京TS1(宋庄壹号)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通州区宋庄102国道六合桥向东600米)
开幕酒会:2005年11月26日下午2点30分
展出时间:2005年11月26日—2006年1月15日
出品人:梁克刚
策划人:吴鸿
策展助理:杨强 盛崴
展务统筹:张俊 孙红宾 姜明德 王鹏
公关推广:王雪 孙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