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策展人沙龙 > 自言自语 
阁Individual in Circle——当代艺术展
                            
日期: 2006/1/27 15:48:02    编辑:杨卫     来源: 艺术新闻网    

前言

       我以“阁”来寓意这个当代艺术展,主要是取了汉语“阁”字的象形之意。即门户里面的各自为阵。这里有一种空间与人的关系转换,是因为门的打开释放了人的能量?还是因为人的自省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存在空间?其实这两层意思都包涵在了“阁”字里面。也就是说门户的打开改变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会重新制定认识的空间范围,继而演绎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形态与时代精神。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今天中国的艺术生态跟过去一些年有了极大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今天中国的艺术家们已经日益倾向于个人化,并纷纷以个人的名义参与到整个社会的关系重组中;而不再像早年喜欢以集体抱团的形式,刻意强调某种“地下”状态,来区别于主流的话语圈子。这其实也正是社会开放的必然结果。开放扯平了朝野之分的对立关系,并不是取消了人的身份意识,恰恰是激活了人生更加丰富的层次,也使每个人必须学会在更加复杂的人生关系中清醒地认识自我。

       艺术家本来就是一个创造的个体,并不代表在朝或是在野的任何阶级利益。正如尼.别尔嘉耶夫所说:“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他们只迷恋于理想。”如果说理想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观,那么,个人一定是实现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看今天中国艺术生态的一些变化,就不能把它简单地归咎于商业的消解了,而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上,正是因为开放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社会,而商业又改变了过去的意识形态,把整个社会从阶级斗争的模式下解放了出来,提供了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去充分实现自我理想与生命价值的途径。

       我借用“阁”字的象形来寓意这个当代艺术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展开的:一方面,这个展览没有统一的风格与主张,每个参展艺术家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创造个体而存在;另一方面,展出的环境不是公共环境,而是在艺术家的开放工作室。这样的展览与其说是为了展出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不如说是在展示生存关系与艺术的一些变化。由这个展览的引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随着越来越多艺术家从原有的生存状态下挣脱出来,重新集合成各式各样新的艺术社区,组建起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必然会改变我们过去平均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从而也会把过去的集体记忆带向个人探索的纵深,为我们这个变化的大时代增添越来越多的人生感悟与视觉经验。

 


开幕时间:2005年7月2日----7月5日

地点:宋庄艺术大本营

(北京通州宋庄镇喇嘛庄原养殖场大院)

 主办:宋庄艺术大本营

承办:圣东方文化画廊

协办:<<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格局>>杂志

策展:杨卫

 参展艺术家(排名按姓氏笔画):

王音、王强、尹齐、尹坤、毛同强、马保中、马东民、马越、石建国、叶恒贵、朱发东、朱进、师若、伊灵、刘锋植、刘枫桦、刘君、刘军、祁志龙、李路明、李刚、

李天元、苏丹、何汶玦、张方白、张念、张利语、

张谧诠、季胜利、金宇、河上·高惠君、庞永杰、宫林、索探、班学俭、黄岩、梁越、鹿林、焦应奇、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