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画廊专题展览 
作品阐述
                            
日期: 2007/3/14 13:18:39    编辑:     来源:     

武文

  墙上的时钟记录近两个小时的拍摄过程,寓意着走过的四年的大学生活,黑板讲台和桌椅与我们朝夕相伴,在这样简单的空间中充满着无数的喜怒哀乐。我和每一位的同学在教室的合影包含着我与同学、教室相互之间的感情。 时钟、黑板、讲台、粉笔、桌椅是学校最永恒的主题。站在讲台上,每个同学就象站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对大学生活都有着不同的状态和表情,这是我和同学与学校最简单而又最直白的联系,而我也用这种最简单又最直白的影象方式记录下一张张我和同学特有的联系和表情。这组镜头是我和同学在大学生活的定格。

  展出方式:图片,装置与行为相结合,装置是复制一间教室(黑板,讲台,桌椅),图片(50张左右)展示在黑板上,而参观者要坐在复制的教室里的桌椅观看图片,而这又是一种行为,参观者与我的作品相融入,这就是我完整的作品。

赵欢

  A交流之误会

  B交流之融合

  影像作品交往三部曲,(MIS,MIX,THE WHY)是结合在外漂泊多年的点点滴滴,从嘻笑中感受人与人交流的困难,不单单因为语言,更多是因为文化背景,环境,年代的差异。所以越发认为要打破这座玻璃强,需要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文化,深入了解other cultures,发现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对世界的包容性。

  当一次次迷失在异乡的街头时,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地图。在迷路中享受,等待奇遇,还是在迷路中真正迷失;是浪漫还是焦虑。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境。

PINK NOISE

  一件普通的白色T-SHIRT加上一些化简为繁的创作,艺术与时尚其实是一体的。但是,够艺术不一定够时尚,很时髦不一定懂艺术……不必再用那么多的标准去衡量一切,透过艺术与时尚,看见的本质不过是一件白T-SHIRT。

Berangre Crouillere 法国

  我将会利用在中国所拍摄到的各种线条,布满整个展览空间,用这些线条将每个人的作品加以联结,同时把所有图片用幻灯打出。

Sarah Anstett 法国

  影象作品:Where are the Pandas? 熊猫在那儿?

  走了半个地球,我对中国的概念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印象之中,来到成都以后,如此多的高楼轿车,女孩子也和我们穿者同样时髦的衣服。仿佛也有一双同样的西方的眼睛。

  哪传说中的熊猫到底还有吗?到哪儿去了?(中国文化)

  装置作品:包

  我想我要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一个旅行包装满既轻便又危险的气球,这是种表面充实内在空虚的感觉。

Svenja Weber 德国

  来成都后买到几本西方电影的连环画,将电影的形式用图片展示我是第一次见到,由于画面下配的文字的不同,图片完全有不一样的意义,我将图片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故事。

Lin Xiaodong

  影象:观察第2号 (12min) 录像DVD格式放映 制作:林晓东 素材收集:2003-2006

  纪录素材的一种电影编排,公园里群众的一次歌咏集会,河边一个中风老头的走路练习 ,踩耗子的青年,雕塑下照相的乡村老人等。

  个人眼中有意味的一些现象编辑,在暧昧中交流,是当代城市的特点么。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