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水纹的诗意
                            
日期: 2007/6/15 14:29:02    编辑:夏可君     来源:     

墨在流动,墨一直保持流动,水的到来冲洗着墨,墨被水渗透,被水稀释,似乎墨不再是墨,而成为水,而且那些水性或者油性的物质,比如矿泉水、啤酒、白酒,牛奶,甚至还有吃剩的油汤,一次次冲洗着墨,经过摄像后,在投射的屏幕上产生水纹,流动的水纹,歌唱的水纹,自在随意的水纹。
在这个时刻,是有墨还是无墨?是笔墨还是天然?是创造还是发现?吴少英的水墨作品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传统的水墨与笔墨,从而也迫使我们思考我们传统的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方式。

严格来说,吴少英其实并不“画”水墨,她很少用笔,似乎她的手法更加靠近传统的没骨心法或者泼墨方式,只是在宣纸和画布上泼墨和泼水,任其流淌,泰然任之——任凭水与墨自身在画面上流淌,这是对物性的自由感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文化的自由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对事物自然材料之本性的尊重,让物之——自然-自由-自在——的本性以奇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展现出来,因而,她所要做的只是捕捉一个她自己喜爱的瞬间,在这个时刻,主体性才打上自己的印迹,个体的签名只是铭写这个打断的瞬间。

如同艺术家自己所言,自己的作画或者拍摄快感来自于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咔嚓,咔嚓,一个流动的瞬间——最美的瞬间——停顿下来,暂时性的停顿下来,但是,在画面上,因为水纹之为水纹一直在纹写之中:卷动,翻动,蜿蜒,回旋,波动,流动的态势与气势在瞬间还是存留着,还是在流动,水纹的暗涌一直在涌动。

如果在宣纸上产生流动的效果不算太难的话,当然宣纸自身吸墨的特性同时也阻碍了水墨的流动,在油画布上就更加困难了,但是画家后来竟然在尝试了几十种画布之后,终于在一类画布上找到了留住水纹自在流动痕迹的方式,我一直交谈女艺术家手感的细腻。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以水、以水性作为基本的材料,同时水也是有着形而上品性的,水的流动产生的水纹,包含着无尽的生机,从而转变为写意性的灵性,当然,随着山水画后来的程序化,水的灵性——生动的气韵——也许是一种水晕墨章的流动展开之势,就僵死了!如何再次让水性涌现出来?吴少英的泼墨与泼水,带有绘画行为的即兴方式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吴少英的北京水墨摄影作品,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水墨的可能性,发现那些动人的瞬间,那些歌唱的水纹,以及事物在风中所呈现的各种姿态,在艺术家经过抽象之后,竟然呈现为抽象水墨的纯净线条,以及有着丰富诗意的抽象色块(如同美国艺术中的色域绘画)。也许只有像她这样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喜爱,对于水墨山水有着如此痴迷,又一直在港台之间漂泊的女子才保存着传统一些已经被我们所遗失的心脉。

其它一些让人着迷的摄影图片,很多是在一块玻璃或白木板上,通过即兴泼洒各种水性和油性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了有着山水画意境的水纹痕迹,在屏幕上产生的却是有着传统山水画意蕴的墨像,被艺术家拍摄下来之后,然后再反复观看与截取后获得的,这些惊人的瞬间其实是我们不可能在自然和人世间所能看到的,而是艺术家通过行为艺术的方式,以图像的方式显现出来的,离开了拍摄,这些玻璃或白木板上的离散痕迹不过是残痕而已,但是,现在却在屏幕上获得了艺术的形式。

如果我们亲自当场参与艺术家的水墨行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面对这些屏幕上的画面——似乎山水画的神韵还魂了——我们会开始即兴哼唱,有时候艺术家也邀请一些民间自由艺术家参与即兴演奏,吴少英的作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幽远而感人的人与物,人与人彼此合一的境界。

吴少英的水墨也消解了制作性:因为这里既不是传统的笔墨绘画也不是纯然的制作,而是任凭水墨材料的自身流淌,当然,看似随意还是有着反复实验之后的控制,比如往玻璃板上倾倒水墨时,力度与方向,先后顺序等等都有着艺术家自己反复考虑过的,因而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传统山水画流动的诗意的神奇复活。

吴少英的作品中荡漾着一个中国女艺术家特有的灵性与心血,有着她自己流浪时对世界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热爱。

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