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游(以下简称陈):最近看了你新出版的画册,作品中有些东西比以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有你自己的道理在里面,我们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胡石(以下简称胡):就我个人对绘画的认识,我觉得中国画的核心是它的民族性。我一直在遵循民族文化这条根,去做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如同我们读王羲之的字,每次读都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不是别的,是我们的“心”、“眼”,我们的心眼经历着学习、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使得我们的心眼在不断提高,心眼提高了,画随着心眼走。至于风格,那是自然形成,但有一点我比较清楚,就是一个搞艺术的人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
陈:那么,这种文化的个性在当代如何能体现出来呢?
胡:那是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的结果。《水浒》里面李逵劝宋江,“哥哥,不行把这厮杀了,你来当皇帝。”宋江没听李逵的劝说,结果被灭了。一个保皇,一个是谋权,两种性格。《红楼梦》里边林黛玉和贾宝玉一番对话,黛玉说:宝姐姐喜欢你,你怎么办?宝姐姐不喜欢你,你怎么办?你喜欢宝姐姐,宝姐姐不喜欢你,你怎么办?宝玉闷了半晌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绘画上的事儿也一样,也需要有“一瓢饮”的劲儿。
陈:画中国画,在许多人看来出成绩比较慢,不能走捷径。但是,在当今画坛,很多画家忙着出名、卖画、购家产,浮躁的艺术生态环境影响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我想知道,你在这方面是怎样来对待周围这种文化生态的呢?
胡:在古代,画画是一种消遣、自娱、朋友雅集、清赏(指文人士大夫),不把绘画当成一种专业,只是一种雅好。在今天,绘画作为民族文化领域一专业,由专门的美术院校培养这一专门人才,分布到专门的机构,如画院、美术馆、学校等,这些专门的人才严格地讲是吃国家俸禄的,可以安心地创作,这是本分。画家进入艺术市场我以为这是一个规律,是现代艺术市场的规律,至于画家参与艺术市场或不参与艺术市场是个人的事,是画家本人对生活的要求,这无可厚非。
陈:平常你最喜欢读哪些书?
胡:读书根据性情需要,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滋养,我选择的绘画路子是“文人画”,自然与历史上的文人画家亲近;为了解历史上的文人画家,自然要研究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方式、行为,以便于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画,选择的是属于“传记”方面的书;为提高绘画艺术品位,我选择的是经典方面的书,如《诗经》、《论语》以及秦汉赋之类的书;为调节性情,我选择的大抵是一些小品文,如苏东坡题跋、黄山谷以及明清时期的袁中郎、李渔等。
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中国绘画传统浩瀚如烟,对于古人留下的那么多的经典,你怎样进行选择和吸收呢?
胡:比如一桌丰盛的宴席,你喜欢吃的那一种就是你的所需。
陈:现在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日益繁荣,在大力提倡复兴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下,你是如何去把握这样的机遇和实现自我理想呢?
胡:黄山谷在山林中行走,闻到桃花的气味而破禅,张长史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遂悟草法,王羲之看碧水白鹅而变书法之隽逸。生活在现代的人,我想不会是麻木的。
陈:你的花鸟画作品,并非一些人们习惯欣赏到的那些表示大富大贵的牡丹、清气十足的菊花、梅花这类题材,而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花小草,为什么?
胡: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禅宗说:“一粒米中有一大千世界”,诗人见了一片黄叶便道出“一叶知秋”,不过借物咏怀而已。牡丹的富贵,菊花的野逸,梅、荷的清气,是有富贵、野逸、清气心态的人看出来的;又如“感时花溅泪”,“泪眼看花花不语”,心境不同,花随着人的心境走。我喜欢画闲花闲草,是因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觉得亲切,如同生活在身边的人群忙忙碌碌,或悠悠闲闲,忙中寻乐,闲中寻趣,就会联想到富贵有富贵的烦恼,清贫有清贫的乐趣,都是一个平常。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一切,便觉得生活充实,便有一份怜惜之心,因为闲花闲草也是有生命的呀!我们的地球正在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开发,同时也忍受着不同的毁坏,人类愈来愈注意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我在无意当中似乎也替这些弱小生命提出了一种关爱的呐喊,这是我的无意,也是我的有意。
陈:像你这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山东大汉,一股强悍气势,却对这小题材关注,在众多人眼里和感觉上有一种不协调的味道,不知你自己怎样看侍这样的问题?
胡:这和人的高矮并无关系,有关系的是人养成一颗细密的心,因为画画是用心去画,而不是用形体去画,形体是心的工具,用心来控制形体。心主宰万物。诸葛亮一把古琴退去司马氏40万大军,你不能说琴小;齐白石一只苍蝇在拍卖会上拍出了18万,你不能说苍蝇小;王之涣20个字,鹳鹊楼保存下来了,你不能说这首诗小。因此,画与大小也无关,有关的是如何把它画好,如何把你的性情、感受画出来,“一枝一叶总关情”。
陈:不管是工笔画家还是意笔画家,几十年的功夫少不了,这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过程。
胡:有个笑话:一个人吃包子,连吃四个,饱了,遂拍拍肚皮说:早知是这第四个包子饱的,悔不该吃前三个。画也需要前三个包子的基础,省不得。
陈:其实,画画的本质应该与个人的生命相关,是表达一种个人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在关注其他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艺术真谛。
胡: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有点“川上之旨”的意味,也有点赵州签大德云的意味,真正做到这一点,我想艺术的真谛不在外边,就在日常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