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将四川“伤痕”、“乡土”时期出现的艺术家统称为“四川画派”。尽管当代的四川油画已不局限在地域,而是走向了国际,但四川油画的起步却是从“四川画派”开始的,因此,对其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十分必要。透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讨论作为文化史、精神史的艺术史与形态史的艺术史之间的区别,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中地域性与当代性、国际性等等诸多问题的联系。
四川油画的第一个高峰是80年代初,1979年的“建国三十周年美展”、1980年的“第二界全国青年美展”、1982年的“四川美院油画作品进京展”、1984年的“四川美院油画、版画作品进京展”,以及1982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在四川美院召开,它们共同成就了“四川画派”的辉煌。
“四川画派”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进入了艺术史,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自身的人文传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敏感当代文化的发展倾向,注重艺术的个体实验和前卫精神,将艺术的道义感、责任感放在首位。不管是早期的“伤痕美术”、“野草画会”、“乡土绘画”、“新具像”、“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代表性展览,如“中国经验”、“陌生情景”、“都市人格”等,四川油画都能紧随中国社会从“乡土中国”到“现代化中国”到“国际化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以艺术创作来言说和思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随着四川年轻一代艺术家逐渐走向成熟,四川油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毋庸置疑,不管是从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还是从艺术运动、美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油画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是一次对“四川画派”成长历程的回顾和梳理,并且从地域性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在方法上也是一次更新,它将为推动学术界对四川油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美院的新老艺术家,向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为推动中国艺术发展所作的各项努力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向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吕军主任对四川油画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罗中立
200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