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中国拍卖界享有“三最”之称——年龄最大、学历最高、经历最多如今仍担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首席拍卖师。
10年间,他经手拍卖的艺术品总价值已过4个亿,天安门城楼的大灯笼、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傅抱石的《丽人行》及王世襄的大圣遗音伏羲式唐琴均由他拍出;
日前他主槌的两个专场以100%成交率成交,成为中国首位获得两副白手套的拍卖师——
高德明简历
11934生于北京,1945年随家迁往上海。1952年考入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84年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副总,1993年10月应邀参加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任拍卖师至今。
1 改行 从工程师到拍卖师
在进入拍卖行前,高德明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副总。对改行,高德明称自己是个“另类”。
高德明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复苏开始从事拍卖师行业的——1993年,嘉德拍卖行刚刚成立,当时,嘉德拍卖行老总正在为寻找一位合适的拍卖师而发愁,嘉德的条件较苛刻:年龄稍长,学识渊博,气质还要镇得住场子,样板是苏富比首席拍卖师吉里安·汤普森。在几十名面试者被“刷”掉后,高德明出现了,嘉德拍卖行的老总眼前一亮,认定他是拍卖师的合适人选。
对于拍卖他没有任何经验,只是小时候在上海有些浮光掠影的印象,以后就只在电影和电视上看到过。离他第一次拍卖会仅有5个月的准备时间,高德明开始了临时“充电”,他泡在北京图书馆,通读了美国商法、英国商法和公司法、拍卖法。5个月后,时年60岁的高德明敲响了自己的也是嘉德公司的第一槌,第一场拍卖高德明站了7个小时,紧张得汗水湿透了两腋,而他带给嘉德的则是成功。
这么多年中,让高德明最为尴尬的事情是——1994年,嘉德拍卖行为一个俱乐部拍卖,247件拍品,仅卖出4件,每一件高德明都要喊上几遍,但结果总是无人响应。这次经历让高德明记忆犹深,“没有什么比这次更惨的了!”
自此之后,高德明再也不知道什么叫怯场。
高德明仿佛具有天生的拍卖师身体素质:“在拍卖台上站立几个小时,我从来不觉得累,而且越来越精神。在拍卖开始时,我的状态并不好,只有在1个小时后,才会使我的状态得到‘黄金时间’,说那么多话,我的嗓子也不干,不怎么爱喝水,人们都说我的嗓子发音,天生位置准确,可惜我自己听不到……”高德明很坦率地聊起了自己的“过人之处”,除了开心、洒脱、乐观外,高德明流露出了一种认真和敬业,这是一位合格拍卖师的天生素质。
2 举槌 通过眼神和竞买者沟通
在拍卖场上,拍卖行和竞买者永远是一对矛盾,因为拍卖行总希望价格能够再高些,而竞买者则希望价格能够降下来,也希望拍卖师能够尽早落槌,因此,拍卖师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位置。
高德明说,无论他面对的是平淡的场面还是趋于白热化的竞买情形,他总能通过眼神与对方进行无形的心理沟通。比如当一件拍卖品在1至10万元内,每一次举牌的加价阶梯和20万至30万内加价阶梯是不同的,后者是“2、5、8”阶梯,即报价22万后,下一个举牌者则意味着出价25万,高德明说这种情况下,他会打破阶梯规则,对第二个举牌者报出24万元来,这样压低了一万,可以让竞买者在心情紧张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关心。
“在场上的游刃有余得益于自己的丰富经历。”高德明从事过多个领域的工作,如化工、制药、银行、信息、保险、翻译等,各种磨练使他练就了一种不怯场、能压得住场面的本领。“由于我在场上给了别人关心,因此许多竞买者在场下都成了我的朋友,拍卖师就是一个中介,要讲究诚信。”高德明在拍卖场上对时间的控制十分合理,他说大多拍品都会按一定速度进行拍卖,当喊“最后一次”后,到落槌前延续的时间大约为12秒至18秒,这样主要是给犹豫不决的买家一个考虑时间,有时也有例外,比如日前在拍卖王世襄古琴时,“最后一次”喊出后延续了30秒,因为他觉得另一位竞买者确实有些为难,对此高德明表示理解。
经历多了,对竞买者的心理,高德明德也有了自己的总结:在拍卖场上年纪长者比年轻人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的心理更稳定、成熟。
3 纪录 十年拍出四亿多元
高德明创造了许多拍卖史上的纪录:
傅抱石巨幅长卷《丽人行》以1078万元创下当时近现代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元成交,再次创造新的纪录;
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以1350万元成交;
由著名文物鉴定家王世襄收藏的一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在高德明槌下成交,又创造了新的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
屈指一算,高德明在过去10年中,主槌拍卖的艺术品总成交价已经达到了四亿多元人民币。对此业绩,高德明看得十分平淡,他说,拍卖的确让他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自己感觉到非常高兴,但只有这种高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其他的不能由自己主宰,因此对自己来说,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4 爱好 熟悉电脑,喜欢音乐、会开车
虽然在拍卖会上经常与古董打交道,但高德明并不守旧,他是一个活跃的现代派老人。据高德明透露,目前他身兼三职,拍卖师对他来讲并不是主业,他另外两个身份是美国生态与环境公司驻京的首席代表和英资伦敦出口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一年当中,高德明经常在各地出差。
“挺忙的,但我不觉得累,我最多时曾经同时兼有五份职业。”高德明说,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每天在几份工作间周旋,很有乐趣,因为每份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高德明介绍,他之所以能够同时拥有几份职业,主要得益于现代化办公,他大多时间在家办公,他熟悉电脑、网络知识,喜欢听音乐、会开车、爱游泳和打桥牌,穿西装、打领结,衣着得体。他英语很棒,可以和外国人谈判,他身体很好,近距离时都骑自行车……比较难得的是,高德明每天都进行一项必须的工作——将报纸上的重大新闻按政治、军事、金融、文化等分类做成“电子剪报”,通过电子邮件每天发送给20位朋友。
相关链接
白手套
中国拍卖界有一个惯例,如果一个专场的成交率达到100%,拍卖公司将赠送给拍卖师一副洁白的手套,以示尊敬和谢意,而“嘉德秋拍”中两个专场都由高德明先生执槌。据介绍,以往的拍卖专场能以100%比率成交的情况比较罕见,在两天内以100%比率拍出两个专场的情况更是前所未有。高德明先生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两天获得两副白手套的拍卖师。
采访手记
时尚老人
高老很时尚:懂电脑、喜欢音乐,喜欢开车、游泳、桥牌、英语等年轻人的“文化”。在采访进行前,他还取下带耳机的时尚手机,拿出微型录音笔,一副时尚年轻人的做派。
高老很健谈,“博学”真是能够扩大聊天范围,以至于采访的一半时间居然是我在倾听而不是在提问。
高老很洒脱,60岁时还自主择业,迎接挑战,虽然选择的是陌生行业,但他成功了,他自己把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二十余年艰苦岁月的磨练”,他说自己失去了很多,因此要在后面的时间中追回来,因此就有了身兼三职、五职的精力,因此就有了永远不觉得累的快乐。
高老很热情,一种像朋友般的热情,对初次采访的记者,他主动告知他的私人电话,而且还热情地招呼为他拍照的摄影记者:“我们就算认识了,你可别忘了把照片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