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自古以来就以财富、地位、权力的象征物的面目出现,一度被统治阶级视作时髦之物,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是收藏大家珍藏的精品,近年来,拍卖市场漆器价格更是屡创新高,明清时期出品的漆器精品均拍出了令人惊喜的高价。
清代漆器虽没有出现永乐漆器的惊人价位,但其成交结果也是稳中有升,200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5件清代漆器全部成交,总成交额高达241.5万元,其中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剔红锦纹书本式盒盖以161.1万元的高价成交,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清代漆器精品成交结果也是一路看好,占了中等价位的绝大多数。 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德国纳高等几家拍卖公司今年的秋季拍卖会上推出的漆器创下了令人满意的成交结果:北京翰海2004年秋拍漆器总成交额高达467万元,成交比率为60.7%。德国纳高拍卖公司5件漆器总成交额为32.4万元,成交比率为56%,香港佳士得今年漆器的总成交额为188.3万元,成交比率为41%。明清漆器几乎各占了总成交量50%的比重。
漆器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将注意力转向了漆器收藏,那么如何在漆器收藏中准确把握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有它的投资方向呢?为此,《宝藏》专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陈丽华研究员,让我们听听专家的看法。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办公室内,主任陈丽华研究员正在拿放大镜看苏富比拍卖图录中明永乐剔红雕漆赶珠云龙纹盖盒底部的款识)
陈老师,您这样看是研究漆器的款吗?同一漆器的底部有两个不同年代的款,有什么说法吗?
陈丽华: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宣德加款太多,这一件比较典型。在“大明永乐年制”后附“大明宣德年制”,永乐时候的款太多,宣德年间改款的也太多。永乐年间果园场造漆器,专门制造御用、皇家漆器,到了宣德年间,果园厂制造漆器已经不是很兴盛了,但是皇帝又很喜欢,让他们造又造不出来,于是有的时候太监或是别的什么人就偷偷将宫里的漆器买来,拿去给他们把原款磨去,然后再刻上宣德款。一般的文物造假都是以近充远,而这里的以远充近,在道理上是不合逻辑的,但事实上他们就这么做了。
苏富比这件漆器拍了近1126万港币,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您觉得现在拍卖的这几件漆器价位高不高?
陈丽华:市场上拍漆器的毕竟不多,上次香港拍的有一件漆器也是一千多万,其实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价格抬到一千万也不为过,因为这东西市场上根本就很少,非常稀罕的,皇家的东西能够流落到民间,民间拿来拍卖,真的算是很珍贵的东西了,拍到这些也不算多,但从工艺上讲,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复杂,值多少钱,拍到一千多万就很多了,这东西就看你怎么说了。
这也应该是从宫里传出去的吧?
陈丽华:肯定是,这件皇家漆器做得已经相当好了,绝对是一件标准器,这种风格,做到这种份儿上,一定是造办处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龙的造型还是云纹的造型,还是漆的颜色、形制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永乐的东西。
现在是不是永乐的漆器卖得最贵?
陈丽华:其实现在宣德的东西也不少,永乐和宣德有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从雕工上、漆的用色上、花纹的结构上看,它们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永乐年间是果园厂刚开始造漆器,从全国招了很多名将来,还有当时一些名将的后代,像张成的儿子等等,漆器制造出现了最鼎盛的时期,到宣德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宣德皇帝在位时间本来就很短,漆器的制造也不是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但从故宫所藏漆器来看,宣德年间的漆器情况也还是不错的。
乾隆年间的漆器和永乐年间的漆器比较的话有什么差别?
陈丽华:从工艺上说吧,分了很多种,有嵌螺钿、款彩、雕填、剔犀等等,如果只说雕漆,风格特点是不一样的,但做法上一样的,都是一样的程序,一层层地涂漆,涂完后利用漆的厚度雕花纹。但时代风格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永乐年间的漆器是为了皇家的口味、皇家的需求,大体以云龙纹居多,代表皇权,然后就是山水人物、花卉,花卉的特征就是我书上提到的,一朵花居中,四周是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乾隆年间的就不同了,乾隆的欣赏的水平和审美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反映在各个方面,乾隆时期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以这个云龙纹为例,您能介绍一下明代的云龙纹和清代的云龙纹的区别是什么?
陈丽华:封建社会,龙是皇权的象征,宋代以后,皇帝作为“真龙天子”就已经十分明确,皇帝就是龙,龙就是皇帝。因此,以龙寓意吉祥和象征皇权的龙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工艺品的装饰图案上。明清两代漆器上以龙纹作为装饰图案较以前显著增多,甚至从明晚期到清代乾隆时期,龙纹成为漆器装饰的主题纹样。就龙的形象而言,各个时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明代龙的总体风格是威严、凝重。龙的躯体略为粗壮,颈部较细像蛇,头、身、腿、爪的比例比较协调、规范。龙有张口、有闭口,但张口龙的开度已大大缩小,舌多在口内伸展,而不伸出口腔,龙头扁瘦,眼睛较以前缩小。这是一个总的特征。具体地看,其形象每个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区别,以发须来说,早期的龙,发喜整束由后向前飘飞,自两只龙角间飘过,因此,常常只能见到一角完整,鼻须生出的位置位于眼鼻之间,眉毛像火炬。下颌的短髭成束较长,似羊胡,肢爪粗壮有力。
中期前后,龙发喜分成小绺或整束,常自双角后部向前或向上倒飘,因此,这一期间的龙常可见其双角。
中晚期特别是万历时期的龙,发整绺或两束自双角后部向前倒飘,可以看到其完整的双角。其上唇、下颌的短髭,喜作正反个字形,还有整绺的胡须,颊部饰物有刺状物,眉毛多作山字形。
两代龙的突出特点是将龙的祥瑞象征大为渲染,因而在龙的变形装饰上,很多局部都与吉祥纹相联结,比如将鼻子做成如意形,将爪做成轮状,且不论龙头怎么转动,其如意形鼻头总保持着正视。
清代漆器上的龙纹图案非常之多,其表现形式,早、中、晚时期又各具风格特征。清代早期的龙纹,额部较宽,脸部显得较长,其上颚较短,下颚较长前伸,利齿外露,形成明显的“地包天”。其发的形式或呈一大束,或分成比较集中的几束飘飞,龙须细长。
乾隆时期龙的包头较大,额部凸起,颚下及鼻下短须形状与明万历时期的龙须颇为相似,如刺状物,喜作正反个字明显向后侧张开。清代中、后期,龙头显得扁而短,正面龙鼻部大多处理成一个平面状的如意形,并常以红色填染,只是龙态已缺少昔日的威严和气势。到后期,龙已是老态龙钟,神韵已完全丧失,似乎留下的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总体上看,清代龙较明代龙的神态显得苍老笨拙,主要特征是:头部宽阔饱满,高高隆起,显得坚硬结实。龙角的间距较以前加宽,且宽出头部,越往后分叉越远。龙发喜分成多束向后飘飞,其鼻大多为正面位置的如意头形。龙须大部分生成于鼻眼之间,根部粗大,梢部细长。龙大多为五爪,小腿的下半部突然收细,似着窄袖衣,尾鳍呈张开状。
漆器的龙纹图案,是我们进行漆器断代可以依据的手段之一,因而把握住每一时期的龙纹特征,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用工方面也有区别吧,明代用的是江浙的比较多,乾隆时期用的云南的工匠比较多,是吗?
陈丽华:云南的有,苏州的也有,哪都有,其实到乾隆的时候,皇家在宫里面制造漆器的已经不多了,主要是江南一带,有一些御用场子,像景德镇一样,宫里面给他下图纸下图样,场子里只负责做,是定做的概念,尤其是雕漆,当时宫里做不了,苏州做的是最多的。上面谈到的那几点也是鉴别明清漆器真伪优劣的很重要的依据。
明清两代区别最大的就是,明代是在北京古玩厂做,清代的是在地方上做,是吗?
陈丽华:但同一时期各个雕漆厂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扬州也有做,苏州也有做,北京也有。
一个时期风格的统一是否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师承的原因?
陈丽华:在宫廷里都是有画稿的,不能随便发挥的。故宫藏的清代漆器有乾隆款的,没款的我们都定位成清中期的。明代漆器的颜色都比较厚重,到了清代就都是些非常鲜艳的颜色了。
现在故宫一共收藏有多少件永宣漆器?
陈丽华:故宫所藏漆器现在一共有18000余件,现在带款的宣德年间的有几百件,也有不带款的,永乐的比较多,清代乾隆年间的最多,明清两代,一个是永乐年间的比较多,再就是乾隆年间的也比较多,乾隆以后,所有的工艺品都是从这里开了先河,是一个大的趋势。
北京故宫收藏有没有张成、杨茂的作品?
陈丽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像张成、杨茂、张敏德的作品。
是否是因为当时做的就比较少?
陈丽华:他们是个人的纯手工制作,是个体的小作坊,不是厂子里的成批量生产,所以数量有限,不过现在国外有很多地方保存他们的作品,有真的也有假的。
漆器工艺这么复杂,造假是不是很困难?
陈丽华:现在也可以模仿,可以造假,造了之后也可以不像,现在雕漆厂的师傅可以模仿制造,但造出来的没有那种味道,尤其是永乐年间的那一件,现在的工艺根本就做不出那样的作品,那件磨得非常圆润、光滑,漆也十分光亮,做出了那种十分厚重的感觉。假的漆器比较容易辨别,闻味道就能闻得出来,我家有一件漆器,放了二十多年了,现在拿出来一闻,漆味还特别大。但是漆器的“柳”,就是我们说的“蛇腹断”,可以做,而且古书上已经告诉了怎样做,但其他的工艺就不定能造得出来了,雕工不可能达到前人的水平,漆的颜色也不可能调成那种厚重的颜色,把这几方面综合到一起做出来的可能什么都不是了,所有的风格特点都不对。现在自己家里都可以做漆器,用大漆(割开树皮流出来的汁)涂到器物上,然后再雕,只是做出来的漆器没办法和以前的作品比。原北京雕漆厂厂长谈到现在制作漆器的情况时说现在一斤漆卖到了两百多块钱,根本做不起。过去的漆里掺的都是矿物质,像红的一般都是掺的朱砂。
日本私人博物馆藏的漆器都是当时从宫里面流出来的,台湾故宫收藏的数量也不多,文物总量也就有7万多件,其中大部分还是漆器、书画。
现在北京故宫藏的漆器中,永乐年间的最多,宣德其次,嘉靖、万历的也多,其他年代就断档了,隆庆年间的只有一件在东京东方漆器研究所,我们这边一件都没有,元代之前的也就有十来件,明、清、近代的比较多。
现在如果专门投资搞漆器翻版是不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投资领域?
陈丽华:这有一个漆器保管的问题。漆器不怕水,泡在水里面都没关系,但是怕干燥,干了容易裂,而且裂了不好修补。现在都是用恒温、恒湿的条件保护,展览的时候对漆器损害太大,展室的条件达不到,所以漆器的展览也就不多。
漆器的收藏前景怎样?
陈丽华:漆器的收藏价值还是很大的,不像民间的那些东西上不了大雅之堂,漆器的升值前景也取决于人们对它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认识,取决于人们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