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界人物 > 政府及行业协会 
画坛智者靳尚谊
                            
日期: 2005/5/23 14:20:26作者: 来源: 新华网
 

油画之路 

    “1949年秋天,只有15岁的我走进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门。然而我根本没有想到,我将在这里度过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乃至终生;我也没有想到,我将在这里走着艰巨而漫长的油画之路。”在《我的油画之路》中,靳尚谊回忆说。 

    1949年,靳尚谊考入时由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并得到董希文、吴作人等名师指导和正规训练。1955年,他又进入苏联专家马西莫夫执教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两年以后,他以优秀的毕业创作进入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油画家行列。 

     靳尚谊的绘画创作可以说是以革命历史画为起点的,从1957年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起,靳尚谊陆续通过《送别》、《十二月会议》、《长征》(原名《踏遍青山》)等革命历史画的创作,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尤其在《十二月会议》中,从开始构思的广阔场面,到后来不由自主地浓缩为肖像画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过程成了他艺术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他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肖像画。画中毛主席手从正面挥出的动作,至今仍被油画界一些业已成名的画家津津乐道。 

    1966年,当他踌躇满志探索前进时,文化大革命使一切都停了下来。靳尚谊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画笔,但他仍埋头肖像画传统技法的研究,总结回顾了过去的经验,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加清醒自觉。 

    1978年,靳尚谊到山西永乐宫、甘肃敦煌等地进行美术考察。1979年,他又随中国艺术教育考察团出访德国,在目睹欧洲油画大师们的辉煌成就后,他感到中国油画要实现走向世界的长期目标,必须要走出自己独特的路子。之后,靳尚谊开始了一系列实践。 

    “回国后我画了几张肖像和中国的壁画,想探索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装饰风。”靳尚谊说。《画家黄永玉》、《归侨》、《探索》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现,使当时的油画画坛耳目一新。 

    1981年底,靳尚谊到美国探亲,在参观了美国各地著名博物馆的大量藏画后,他领悟到油画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是通过光、特别是侧光顶光来强调明暗关系,营造出空间和体积,而当时几乎所有中国油画家的画,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此外这些大师的作品,既忠实于对象又与对象有相当区别,都经过高度概括加工,超越了个性的局限,更多地表现了画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个人情趣,这也给了靳尚谊极大触动。 

    1983年,《塔吉克新娘》的横空出世令整个画坛为之一振,这幅画彻底摆脱了中国“土油画”的黯淡,粗糙的面目,靳尚谊从一般的忠实对象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加强了处理对象的主动性,运用古典主义手法,清晰的轮廓、单纯强烈的色彩把塔吉克新娘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奔放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表现出靳尚谊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强烈向往。《塔吉克新娘》被誉为中国新古典主义油画的开山之作,靳尚谊中国油画古典画风执旗人的身份也由此奠定。 

    靳尚谊创作的黄金期随之开始,《果实》、《青年女歌手》、《蓝衣少女》、《瞿秋白》、《孙中山》一系列作品相继完成,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飞跃,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青年女歌手》为靳尚谊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是人们熟悉的中国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这幅画的背景选用了一幅北宋山水画,靳尚谊用欧洲早期古典油画技法把中国北宋山水和现代人物融为一体,处理得十分协调,使之既有传统精神,又突破时空界限,展现了他在东、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随后,靳尚谊还创作了不少精美的人体作品,如《双人体》、《侧光人体》、《自然之歌》、《女人体》等。“他的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人体作品原来可以这样表现模特,这些画无论是造型、神态,还是肤色、色调,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著名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说。 

    “回顾他的油画历程,在事实上就显现出一位更加独特的靳尚谊先生。”曾受业于靳尚谊的著名油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杨飞云说,“‘文革’前后,别人都在重大题材与大场面上用力,而他却画出了《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单人半身肖像,从选材角度和内涵上着力,非常新颖,影响深远;‘85新潮’以后活跃的美术界大谈‘前卫’、‘现代’、与西方接轨、形式抽象等,他却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古代,深入地关注体积问题、边线处理等绘画要素,创作出《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等极有影响的经典作品;当人们在谈个人风格、自我表现等话题时,他却在强调绘画的共性规律与水平;别人的画越画越大,在个人面貌与冲击力上使劲,他却在一张一张的小画上寻找不同的突破点,进行深入研究;当舆论界谈创新、民族性等越谈越大的话题时,他提醒大家要务实,研究具体问题,关注绘画中的写意性研究。” 

    “我佩服他的正是他在重要的时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跟风,某种程度上说带有开拓性。对中国油画来说,能使中国油画向古典主义走也是一种开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协会主席詹建俊说。 

人的主题 

    中国绘画历来以山水见长,而靳尚谊独爱画人,他说:“我之所以画肖像画,完全是听其自然的发展,对于多式多样的人,我很喜欢。人是社会的中心,人的形象变幻莫测,其味无穷,特别是人本身的形象和造型上的特点,既单纯又丰富,表现起来难度非常之大,但又最富有表现力,我把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集中在肖像画这一小范围上,有助于自己的深入研究。也可以说把现实生活复杂的东西进行浓缩,这样我觉得我的能力能够做到。在创作中,我不是有意地去表现时代,但我忠于对象,我感兴趣的是人本身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也许后人看起来有些时代特点,这也不是有意制造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靳尚谊所表现的,是他尊重的人,他敬仰的人,他亲近的人,他喜欢的人,他认为有时代感的人。他把这些人物营造在一种和谐、静穆的氛围中。他借重笔下的人物传达的是自己的审美理念。”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景波教授说,“他笔下的人物,既各具鲜明个性又各具典型性,前呼后应,联结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社会历史与时代风貌的传神写照。在他的作品中,汇聚着一种崇高人性的感染力,这也是靳尚谊的‘古典主义’油画在当代中国人物肖像创作中独到的一种精神高度。” 

    与西方油画偏爱贵族不同,尽管靳尚谊创作过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等领袖人物,但他的笔下更多的是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意义的人物。 

    “他用油画这种外来的语言表现中国人,创造出了中国人形象的丰富性。他的作品也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黄皮肤的中国人(其中许多是普通的劳动者)和他们日常的容颜。这些形象在靳先生的笔下,有了与油画这种雅致语言恰切的交融,并且充满生机。”范迪安说。 

    靳尚谊年轻时就立志要把艺术理想凝聚在肖像创作之中,他不仅看到了人的个性,更看到人的社会性。他所刻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平凡劳动者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善良与智慧的象征。他挖掘生活中的美、心灵中的美,也感召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真谛,他力图通过对理想生活的描绘,纯净人们的心灵。 

    《塔吉克新娘》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品。关于这幅油画,靳尚谊说:“文革后期和文革以后,我看到社会生活中暴露出一些很不好的现象,人际关系也很不正常,这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冲击,心情很苦闷。我无法改变这些现实,我只希望能在自己的作品里体现一种理想美,表现宁静、和谐、崇高、纯洁的情感,冲淡和解脱一下自己心里的苦闷。在《塔吉克新娘》中,在艺术的追求上我对西方明暗体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心态上则深深地融入了我对理想美追求的情感,两者有机结合,完成了这幅肖像画的创作。” 

    随后他创作了《青年女歌手》、《果实》等作品,并将回归人性、呼唤美好的社会理想寄寓其中。他笔下的众多青春女性肖像,成为新的文化主流中醒目的浪花。而《医生》、《瞿秋白》、《画家》等作品,以人物身份的特定性展示了他在“人的主题”上的深化,也即用“知识分子肖像”系列提示了理性和智力的价值。 

    他的“知识分子肖像”创作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从一般中凝练典型,以典型提升一般,作品充满心智闪动的清澈透明,又散发出朴素、单纯的气息;另一条是以《黄宾虹》、《髡残》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在这条路径上,他更多地从语言层面入手,通达人的心灵世界。在作品中出现的传统艺术意境和中国文化气质的手笔,实现了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传神写照。 

    进入21世纪后,靳尚谊继续刻画了多幅当代女青年肖像,这次展览中可见的最新作品为2004年创作的《蜻蜓》、《肖像》,画作在其一向严谨的风格中透溢出活泼的笔调,造型和色彩都更加鲜活,这些变化是对新的时代生活的写照,也表达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基础为先 

    在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从教师一直做到院长,桃李满天下。作为教育家,靳尚谊作风严谨,他用吴作人等师辈们的人格精神、用自己艰苦顽强的探索去感染学生。 

    “靳先生教学生首先教思想,就是教如何看待社会的问题。在给很多研究生讲的第一堂课上,他不谈艺术谈社会,就是讲社会的变化。他告诉学生一旦画上出了问题,一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问题。”范迪安回忆说。 

    靳尚谊的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素描等基本功的严格要求,这也是他得以成功的因素之一。詹建俊回忆说,在北平国立艺专的日子里,靳尚谊虽然当时年龄最小,但却相当用心专研,正是由于他扎实、严谨的基本功,才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靳先生不遗余力地去理解时代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表现在油画创作上就是不断地追求精深、经典的表达。作品的体量不大,但是每一件都在‘质’上面用心。他在一次讲课中总结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在对比当代画家和历代大师的作品时他说;‘大师的画你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不知道他是怎么弄出来的;而现在有许多画一看就知道他怎么弄出来的,但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杨飞云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教授朝戈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靳尚谊在艺术教育界鲜明地提出了要加强造型艺术的基础教育,他认为中国艺术如果要有好的发展,还需要打更好的基础。“靳先生把这个观点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和他整体的教育思想之中。这种思想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美术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解决了‘苏派’的形色分离问题,比较强调造型的整体性、严密性和新的意义上的形色结合。在这一点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靳先生都是领先的,并且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与靳先生长年的接触中,我们感到靳先生对复杂的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对于艺术上的不同见解,靳先生非常宽宏,他能够容忍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想并给予善意的指导,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靳先生的个人生活非常朴实——淡漠物质生活,待人平等、温和、宽厚。”朝戈说。 

    靳尚谊曾经概括地总结了两个“漫长”:一个是自己对油画艺术的掌握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个是“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只有学好西方的艺术语言与表达能力,又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才能成熟”,这在整体上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对于这次画展,他仍谦虚地表示:“这次展览展现了我自己艺术生涯的一个过程,对于这些年在油画艺术上的学习和探索,我觉得我只是在做基础性的工作。这种工作和老一辈画家差不多,就是为中国油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打基础。也可以说是起着奠基的作用,让未来的年轻人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
靳尚谊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