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费大为不愿意再谈及自己获得法国文化骑士勋章的事情,因为“这个勋章现在已经太滥了”。但他身上确乎有法式知识分子的气息,还带有南方知识精英特有的那种体面的感觉。他跟尤伦斯的相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尤伦斯在艺术收藏和艺术活动上的轨迹。谈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费大为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像历史上美第奇家族让米开朗基罗安心创作那样,为一些艺术家提供文化保护。
收藏中体现“历史轮廓”
东方早报:你对尤伦斯有哪些影响?
费大为:2002年尤伦斯在巴黎做了一个展览,展出了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当时就有人跟他说,这样业余的玩法已经到头了,你接下来应该找一些懂学术的人帮你。后来不少人推荐我,我们就开始合作。刚开始我主要对他的收藏进行帮助,我希望他要“创造性收藏”。他之前的收藏途径主要通过商业画廊,我则建议他走学术的路子,要致力于在收藏中体现“历史的轮廓”,他后来的收藏方向发生了改变。东方早报:你说的这一番收藏理念,我觉得跟管艺很类似。你能不能比较一下尤伦斯和管艺这样的国内收藏家之间的异同?
费大为:我跟管艺经常交流、讨论收藏的问题。其实,尤伦斯和管艺的思路的确很类似。要说不同的地方,可能都是一些技术性问题或者财力的雄厚程度。
东方早报:尤伦斯做这个艺术中心项目的资金能透露吗?
费大为:本来我们说好可以透露的,但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所以现在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资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以后每年的投入,也会达到国际级大型美术馆的水准。
东方早报:你始终在从事非商业的艺术活动,你排斥商业吗?
费大为:商业给艺术带来了很大机遇,但是也会破坏一些艺术创作。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后希望能够充当很多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文化保护人”。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像历史上美第奇家族让米开朗基罗安心创作那样,为一些中国艺术家提供文化保护。
798还有上升空间
东方早报:作为一个上海人,现在又工作在北京。你能不能比较一下京沪两地的艺术圈?
费大为:上海的艺术圈更加纯净,而北京的艺术圈鱼龙混杂。从人数上看,北京的艺术家人数可能是上海的50倍。所以,曾经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主题居然就是“北京的艺术展览是否过剩了”。
东方早报:你是不是说,上海的艺术圈存在同质化隐患?
费大为:上海的艺术圈竞争肯定不够。北京的艺术家面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
东方早报:798艺术区域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展览开幕,你预测一下798的“神话”还能延续多久?
费大为:798还有上升空间,我认为至少今后的五年内它还会继续上升。我们的艺术空间租赁合同是签八年的,这就说明我们的预期了。也不光是尤伦斯艺术基金看中这里,2005年古根海姆曾经有意向在798区域建设分馆,而且他们当时看中的就是我们已经租下的这个厂房。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没有在中国建立一个团队扎根下来,细致地考察和实施计划。
批判地看待“85新潮”
东方早报:能介绍一下你们的开幕展吗?
费大为:这个展览的主题是有关“85新潮”的。1985年的艺术运动是中国艺术的分水岭,20多年后隔开距离再看它,会发现它其实奠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结构。这个结构当年的优点和缺点,至今还存在于中国的当代艺术中。这种影响是持续久远的。我们将会第一次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85新潮”,当然对“85新潮”的系统性总结这也是第一次。其间还会有大量当时的艺术文献展出。我们希望,把1985年到1990年的中国艺术史重新梳理一遍。
东方早报:展览很宏大,但是也很费钱吧。一般来说,在国内寻找资金举办艺术活动很困难,而且会有一些影响学术独立性的干扰因素。你跟尤伦斯的合作愉快吗?
费大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他花出了大量的钱资助中国艺术家和中国的艺术活动。比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动辄十万美元、几十万欧元。但是他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出钱了,就有理由要求在展览中塞进去一些自己的藏品,这个开幕展也不会有太多尤伦斯的藏品。他从来不会提出展览学术框架外的任何额外要求。他做得很规范。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看我的名字,“费大为”,就是说“费”很多钱,做庞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