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东方艺术(旧) > 今日美术 
                            
日期: 2008/5/23 11:38:30作者: 来源:
 

阅读错误:鲁虹写作中的伽达默尔和贡布里希理论
Mistakes of Reading: The Theories of Gadamer and Gombrich
in Lu Hong’s Writing
/蒋建军 Jiang Jianjun
一、对伽达默尔的错误阅读

鲁虹在谈到《越界》艺术史写作方法时是这样说的:根据效果历史的原则,本书将尽可能从那些在画坛上已经产生学术影响或造成客观效果的重大创作现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作品作为描写对象。如同伽达默尔所说,效果历史的原则已经预先规定了那些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学术问题,它比按照空洞的美学、哲学问题去挑选艺术家、艺术作品要有意义的多。笔者相信,只要以艺术史及当代文化提供的线索为依据,认真研究效果历史暗含的艺术问题,我们就有可能较好把握那些真正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家及作品。1
在和覃京侠的一篇访谈中鲁虹说道:我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基本遵循了效果历史的原则,就是尽量选择那些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作品。对于这样一些作品,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可以批判也可以赞扬,可你就是无法回避。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效果历史已预先包含了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历史进行研究的时候,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好恶出发,更不应该从空洞的概念去找对象,而应该根据已经发生的现象找问题。2
他认为自己是在按照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来写的。我们来看看伽达默尔在谈到效果历史原则时是怎么说的:历史学的兴趣不只是注意历史现象或流传下来的作品,而且还在一种附属的意义上注意到这些现象和作品在历史上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我们把直接的现象当成全部真理,那么我们就忘记了这种历史现象的全部真理。3
伽达默尔是在谈到对历史现象的诠释时提出效果历史原则的,它是对作品深度诠释的方法。这些话的意思也可以看作对他的书名的副标题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的注解之一。根据效果历史的观点,历史学的兴趣不只是注意历史现象或关于历史的纪录,而且还在意义的层面上关注他们产生的效果。历史理解是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它要受主体知识结构、目的或者成见的影响。伽达默尔是承认成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的。虽然,并不是不要客观性,而是要达到客观性,正是需要各种成见的碰撞。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再创造。
对于艺术史而言我认为不仅仅是只涉及到历史现象,而是要探究和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而鲁虹却理解成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并试图去达到存在的客观性。【4】从该书的内容来看,鲁虹缺乏对他提到的艺术家和作品这些历史现象作出具有效果历史意识的诠释,基本是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归类和描述式的图文写作
其实,鲁虹艺术史写作并不是按照他声称的迦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进行的,从上面对他的分析就不难看出他误解了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那么他到底是根据什么原则来展开写作和批评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虹在该书中的一些具体说法。
在谈到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不被老百姓社会管理者接受时他说:这足以表明: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做法已经引来了人们对道德危机的无比恐惧。并指出关键的问题就是名利场的逻辑在作怪5】,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从事当代艺术应该遵从的道德标准,那就是以艺术的方式促进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6】这看起来好像是有道理的。且不说从事当代艺术应该遵从怎样的道德标准,仔细想想如果真的引来了人们对道德危机的无比恐惧的话不正是去促成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吗?文化要健康就会有冒犯,这正是历史经验呀。
面对一些艺术家不被接受时他给出了不少配方,概括起来说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有利于大多数本国观众对于作品意义的解读7】;还应考虑它(作品)的普及效果。它不应该太地域化和学究化。要不然,也会造成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与麻烦8】;能抓住大众的心,使他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行为艺术家能结合作品的需要对大众文化——包括民间亚文化的主要配方程式及表现手法加以妙用,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9】既然是谈的艺术史写作方法,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我就不展开讨论了,我想谈谈他这些话语后面的意思,也就是他写作的立足点:实际上他是依据是否能为更多人理解、接受的原则来展开的。


二、对贡布里希的错误阅读
鲁虹在《越界》最后的反思一章中批评了我国当代艺术的一些比较极端的现象,如对道德底线的触及,并认为这都是因为名利场逻辑在作怪。而在我看来,鲁虹的这一观点完全是基于对贡布里希名利场逻辑理论的误解。只要稍微回顾一下艺术史我们就知道,艺术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丰富发展,正是因为名利场逻辑的作用。
贡布里希在《名利场逻辑:在时尚、风格、趣味的研究中历史决定论的替代理论》一文中详细的考察了名利场逻辑在时尚和风格转变中的作用,并且,从文章标题就不难看出,他是希望用名利场逻辑来替代历史决定论。贡布里希在文中指出:艺术中的竞争不一定是件坏事。在名利场上有些优美的结构物,它们是由想战胜比邻的欲望而产生的,同样,在艺术中也有一些伟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当然是艺术家想与同行们竞争,并且要超过他们中的佼佼者的欲望而促成的。10过分的道德严肃性可能会扼杀艺术11】,一切艺术家都必须是机会主义者12】。很明显,贡布里希的这一理论有哲学家波普尔关于知识增长的非决定论理论的影子,并且,作为贡布里希挚友的波普尔在回应贡布里希的文章中也指出:强调把艺术看成是正在变动着的时代的精神表现。我和贡一样,认为这些艺术理论在理智上大不过是半瓶醋……它们的问题产生于一种误解的社会学。13】这些观点用来批评鲁虹等有同样看法的人(如孙振华、李公明等)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鲁虹根本没有理解贡布里希的名利场逻辑这一历史决定论的替代理论。接下来我就具体地澄清鲁虹对名利场逻辑的误解。

(欲读全文,请参阅《今日美术》2008年第2期,总第六期。)


相关文章
《今日美术》2008年第2期总第六期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