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东方艺术(旧) > 国画大家 
李津谈画:食、色、性也
                            
日期: 2006/8/18 9:29:33作者: 来源: 《国画大家》
 

宋:与山水相比,人物和花鸟更接近生活。
李:我喜欢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我不想忘掉生活中的乐趣,所以我会选择画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这些都是生活的内容,也都是鲜活的。

宋:相对于山水来讲,人物和花鸟更有一种昙花一现的感觉。
李:对。从物质角度讲,人和花鸟都不会像山水那么长远,尤其是植物,生命周期短,轮回得更快;从另一个角度看,植物的变化就更丰富,也离人更近一些。我认为短暂的东西更真切。

宋:性情中人!
李:山,当你近观它的时候都是局限的,当你能看到整体的时候,实际上是因为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从寄情的角度来看,对人物、花鸟和山水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讲,现在的聚焦还是在自身周围,没有远观呢,也许当我老了,对周围的事物丧失了热情和敏感的时候可能会……

宋:我记得有画论上讲“眼前景象须直追”,看来你对昙花一现的这种东西追得挺紧的。
李:对。非常现实,我相对来讲,还是现实主义画家。

宋:这跟你自己追求“家常画”是一体的。
李:对。

宋:我看你的画不太在意笔墨怎样,起码不是专门去在乎它了,是不是因为掌握得太纯熟了?
李:我对笔墨的处理,不是不在乎,我永远在乎,只是不是故意去怎样处理,因为有时候你故意去追求笔墨的时候,笔墨是会和你的心性脱节的。

宋:对这点,你似乎知道但又不刻意地追求。
李:我知道一个“气”,知道“气韵”只有连贯,才能“气韵生动”,你的笔墨是跟着你的气韵走的,也就是说“挂”上了,你和笔就是一体的,不管是写字或画画都会一气呵成的。如果在这种状态下一定要考虑怎样用笔,就会分神了,就会和你要表达的东西脱开了,好的笔墨就是要和你要表达的东西合拍。

宋:我看你的作品感觉你是在用你的身体和生命去体验之后,得来的跟你有关的感觉,有疼痛感、冷暖感,有软硬、有舒适或者其他的一些感觉。
李:是的,但是我可不一定都是正着走的,有时候还倒着走,有时候是故意去找一些不同的感觉,甚至明知道是危险的体验,我也要前进……

宋:你去西藏是不是有这个性质?
李:肯定有。我是个比较胆小的人,胆不大还非要去,这种未知的危险是很刺激的体验。

宋:那样说的话,命运对你还是很厚爱的。
李:对,没让我……几次都还是留住了我,总觉得冥冥之中似乎有人护着我,后来我发觉像打醉拳一样,人生歪歪扭扭地就过来了,可回头再看的时候,又发现自己是个精准的人,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宋:你作品中特别出彩的地方也应该理解成一种特别真诚的东西吧?
李:在画一张画的时候进入状态非常重要,就是说,如果你进入了状态,就把气运住了,这是一种全情投入。我觉得有好多东西就得锤炼,锤炼得特别老道了,完美了,你的作品在你反复锤炼的过程中升华了,仍还有一种新奇感在里面。那就牛了。

宋:你属于新奇派的吧?
李:曾经,现在越来越不是这样了,所谓年轻的时候,二三十岁的时候,感觉为什么有很多人能完整地驾驭自己的作品?我认为这方面就是做人的完整性很差,但是偏的东西、个性的东西是很可贵的,至少很鲜明。

宋: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不要刻意地追求完整的东西,那是有难度的,就像现在你再去追求变化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发现在某个范围里面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一个东西可以代表很多?
李:到一定的时候,题材和形式都不重要了,这些最后都会拥有,这就是所谓的“见性”、“见笔”,见自己的本性,这所有的就是你的智慧、你所谓的品格,包括你的才情,一般就会注入一个下笔的感觉里面,或者一幅作品里面、一个形象里面,就足矣了。


相关文章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