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2005年第二届中国画廊博览会在五月的北京如期举行,本届博览会将展会地址选在了北京的CBD商务中心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展厅,博览会的主办方将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定为“当代中国、当代亚洲、当代国际”,延续了上届博览会“国际性、规范性、未来性”的宗旨。

画廊博览会外景 杨超摄
本届博览会从规模,画廊的整体水平到策划的专业程度都比上届博览会有很大进步,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画廊加盟,在去年69家参展画廊的基础上进行了筛选,并新吸引了二十多家优秀画廊参与,采取了更为规范的画廊准入制度,入选的画廊都有一定经营年限,经历过艺术市场的严峻考验,或与艺术博览会有过合作关系,对彼此的实力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另外,参展画廊是否活跃于世界重要的艺术博览会,画廊自身的资质、信誉度,所代理画家的艺术水准等也都作为主办方考量的标准。
据悉,本次画廊博览会的参展作品共3000多件,参观人次30000余人,总成交额高达5000万元。
纵观本届画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从地域上可以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中国本土画廊,活跃在本土的众多优秀画廊仍是本届博览会的全力支持者,如北京的索卡艺术中心,可创铭佳艺苑,世纪翰墨画廊,环碧堂,蜜雪儿艺术中心,现在画廊,尚艺术中心,西区印象—华阳艺术、空白空间、上海的亦安画廊、浙江的三尚艺术等;他们大多将展位选在了A区,展览区域的选择和展位的布置体现出了本土画廊崛起中的实力。
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画廊,如实力雄厚的香港汉雅轩,10号赞善里画廊,有十多年经营历史的香港少励画廊,台湾地区的观想艺术、大未来画廊、台湾亚洲艺术中心、帝门艺术中心等,他们或开始探索中国大陆艺术市场,或已经打算近年在国内开设画廊,对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都很熟悉,由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先进,他们的进入为国内的当代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洪禄东作品 香港汉雅轩画廊
亚洲其他地区画廊,本届博览会上,韩日画廊可谓来势汹汹,实力不凡,总计有15家韩国画廊和17家日本画廊参加,来自韩国的泉水边画廊,表画廊都是去年参加过第一届博览会的,日本的东京画廊,小山登美夫画廊也是在日本国内很有影响的画廊,本届画廊博览会将他们代理的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中国。新加坡的画廊也带着他们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参加本届画廊博览会,他们初次来到中国参展,就是希望通过博览会加强彼此沟通并以次试探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
欧美地区的画廊,画廊界知名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欧美画廊来到本届画廊博览会,是提升我们本土画廊博览会水平的一个亮点。如美国的gagosian画廊,曾为贾斯帕·琼斯、克莱茵、安迪·沃霍尔举办过个人展览,并代理过美国新绘画的重要画家大卫·萨利的作品,纽约的前波画廊本届博览会带来了安迪·沃霍尔的原作,叫价20万美金,希望在博览会上寻到欣赏它的有识之士,他们还希望本届博览会至少能卖出一至两件作品,能在博览会上看到波普艺术大师的原作是令中国观众欣喜和大开眼界的事。

2004年国际画廊博览会内景

2005年国际画廊博览会内景
如此众多的优秀画廊云集一堂,从观众的角度来讲,他们看到了最前卫的中国当代艺术,了解到了艺术家们现在正在做什么,从画廊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海外的画家可以通过博览会与中国与北京的美术圈建立联系。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被西方艺术市场的喜好所左右,这种情况现在仍大量存在,由于前些年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局限,许多艺术家的想法在国内很难得到认同,又由于西方社会对中国整个文革期间到改革开放前历史的好奇,使得那个阶段的当代艺术绝大部分流入了海外市场,九十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已逐渐发生了变化,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西方社会对那段历史的热度也慢慢冷却下来,他们开始冷静的欣赏和接纳中国当代艺术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把中国好的艺术介绍到西方,让西方真正全面的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一味的迎合某一方面的好奇心。近些年中国本土画廊逐渐发展起来,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当代艺术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依靠本土优势,签约代理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为艺术家做推广扩大影响。北京的索卡艺术中心就是很成功的实例,正是因为看到了大陆艺术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初在北京毗邻英美使馆区的地段开设了北京索卡画廊,现在索卡艺术中心已将经营的核心放在了中国大陆,并探索性地成立了当代艺术空间,主推装置、影像等作品,成为如今大陆当代艺术一级市场中一颗明星,这也说明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从而引得国内外的画廊争相前来分一杯羹。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多高水平的国际画廊都来中国这片土地上圈占地盘,中国的画廊要如何生存?这其实是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国内外画廊之间竞争还是互补的关系问题,竞争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据记者了解,几乎所有的画廊经营者都毫不犹豫地说他们非常欢迎竞争的存在,因为有竞争才有鉴别,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和提高。更深入一点来分析,国内与海外画廊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自身经济实力,经营理念和机制的竞争上。我们可以把今天的当代艺术市场比作一块蛋糕,蛋糕味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厨师技艺的好坏,对材料质地的把握和对火候的掌控,蛋糕的大小也完全可以由厨师来决定。艺术领域中众多的画廊经营者担当的就是厨师一职。事实上,当代艺术市场是在画廊经营者,经纪人和众多策展人的手中开拓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外画廊处于同一平台,同一起跑线,市场的弹性很大,关键在于经营者们是否具备这双慧眼。据记者了解,大多数的画廊都有自身的独立意识,他们都意识到当代艺术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巨大市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最为明智之举,保持自身理念和经营风格的独立性是画廊立足之本。

严培明作品 索卡当代空间

张义作品 谁先觉画廊
眼下有个流行词叫做双赢,用它来比喻国内外画廊之间的关系最恰当不过,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的画廊背后有实力雄厚的大财团作为支撑,他们的日常经营自然不成问题且底气十足,还有很大一部分画廊的经营完全依靠自身的周转,这一部分画廊就需要在经营操作上做好功课,合理分配资金。另外据政府数字统计,我国共计有画廊五千余家,这其中规范性经营的画廊仅有五十余家,还有相当数量的画廊是名不副实的,国外的画廊可以把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推到上千万,而国内画廊现阶段推到十几万,几十万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因此将国外优秀画廊的操作理念和推广经验学到手对我们本土画廊的成长将是关键性的。
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华人参与,进而推展到西方世界的巨大市场,许多海外的画廊都参与当代艺术市场的运作,从而扩大了当代艺术市场的受众范围。从画廊博览会的情况来看,国内外的画廊在博览会上的诉求点和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当多的海外画廊对于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观众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来参加博览会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密切与中国艺术圈的联系,为下一步投资中国当代艺术投石问路。纽约前波画廊在茅为清先生的主持下已经在积极将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到美国去,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前波画廊相继在美国推出了国内著名艺术家吕胜中,荣荣,宋东,洪磊,洪浩等的个人展览,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据他透露,今后他们不会排除在中国本土代理的艺术家的可能性。新加坡的谁先觉画廊致力于发掘优秀的华人艺术家,虽然在国内的博览会上初次露面,却已与国内的知名艺术家有过多次合作。依靠海外资金和先进理念的支持,扩大中国艺术家的影响。香港少励画廊的负责人也坦言他们会在两年之内再次在北京展开他们的画廊活动。相对于海外画廊的谨慎,本土画廊占有地缘优势,许多在中国大陆经营的画廊如可创铭佳艺苑,世纪翰墨画廊,索卡艺术中心,环碧堂,蜜雪儿艺术中心等都是画廊博览会的老朋友,他们最初参加博览会虽把商业考量放在其次,但去年不错的成交量也使他们对本届博览会的收获充满信心。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本土画廊具备中国的文化背景,熟悉中国画家的组成和现状,如果能够积极学习外国画廊的先进经验,中国本土画廊的独立成熟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在与画廊经营者的交谈中,谈到大山子艺术区中画廊与艺术家同处在一个空间当中从事活动的问题,香港少励画廊的负责人坦言对这种方式存在疑问,她说:“画家的工作室对外开放,一边创作,一边还在接待访客,并且与画廊比邻而居,这样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目前中国艺术代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艺术家的工作是创造艺术作品,作品完成以后的销售理应交给经纪人和画廊去操心,这也是国际上较为规范的操作方式,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画廊体制的不健全,很多画家一边从事创作,一边为自己作品的出售四处奔波,影响到创作精力的投入是必然的。也是在目前的艺术市场初步形成阶段分工不明确的表现,这要求参与艺术市场的每个角色都明确自己的职能,各司其职。艺术家搞好自己的创作,把精力用在思考自己的语言和风格上,经纪人和画廊为自己代理的艺术家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力求在艺术市场的合作关系中达成双赢是每一个从业者的期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