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物 > 综合及其他 
票价肯定是太高了
                             ——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
日期: 2007/1/10 15:18:20作者: 来源:
 

  总体来说,上海的剧院并不算少,设备也不算差,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硬件设施都不亚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剧院。一年下来,节目也不算少,国内的国外的,一个接一个,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然而,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不免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因为我们有理由做得更好,所以就得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上海的剧院的剧目选择、票价高低、艺术定位、观众来源等问题就教于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教授。

  音乐剧是不是应该在大剧院演,这是有点疑问的

  记者:对于在上海的剧院中上演的剧目,您认为有没有存在应该改进的地方,或者说跟国外相比较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呢?

  荣广润:总体上说,上海的剧院的剧目,引进的也好、国产的也好,还是比较注重艺术的选择的。

  比如上海大剧院,它的大剧场总体上还是以歌剧、芭蕾、交响乐、大型的演出为主,它的中剧场还是以戏剧,还有中型的音乐会、中小型的歌剧为主,总体上还是蛮好的。

  但是,我自己有个看法,就是音乐剧是不是应该在大剧院演,这是有点疑问的。国外的像林肯艺术中心也好,肯尼迪中心也好,或者是英国的国家剧院也好,一般来讲音乐剧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商业剧场的,尤其是百老汇最为明显。比如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主要是以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话剧为主的,当然它的歌剧院的大剧场很少有话剧,话剧是由另外一个剧场来演。

  从演出的剧目这个角度来讲,音乐剧是应该更多在专门的商业剧场演出的。因为其实音乐剧跟歌剧、芭蕾其实是两路东西,音乐剧纯粹是商业剧,芭蕾、歌剧、交响乐等应该是属于严肃艺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当然也不能说这就是一个错误。其实,大剧院应该更多的承担大型的艺术性演出。大剧院作为上海艺术演出的一个中心,大家都认为它是条件最好的、规模最大的,好像应该以承担这种艺术性的演出为主。

  如果现在一连有几十场的音乐剧演出的话,其他的演出就会因档期的冲突而很难插进去。

  这个问题也许跟他们的经营策略有关系,因为演商业剧的话,经济上会更好点,因为商业回报高。但是有些演出水平、水准其实并不怎么样,我们有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我记得有剧院曾在报纸上作过一次检讨,是关于一台演出,人家已经付了场租,好像也有所谓的名家演出,但是质量很差,结果剧院方不得不自己做了一个检讨。

  记者:还有一点,我听有人说上海的剧院上演的原创性剧目很少,是不是这种情况?

  荣广润:原创性少也不能完全怪剧院方面,因为我们自己,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总体上真正的原创性的、好的剧目,如好的舞剧、歌剧确实数量很少,这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弱点,但是主要的责任不能完全在剧院方,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它要保持高水准,就得请很多国外的剧团。当然这个问题对艺术界来讲也是有议论的,就是关于我们自己的原创到底在哪里。

  记者:如果以上海大剧院为例,您认为它应当如何定位比较合适?

  荣广润:如果说它是一个高雅的音乐剧剧场看来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应该是国外通行的艺术中心的样子,它的大中小剧场都有。问题是它的小剧场没有充分利用是很没有道理的,它只注意它的那个大剧场。当然,如果把它搞成一个完全的专业剧场,我觉得这个路线恐怕也有问题。我认为它应当还是走高雅的综合艺术中心的路子可能更好些。

  记者:如果这样的话,它跟东方艺术中心的差别何在?

  荣广润:东方艺术中心其实是以音乐为主,尤其是它的那个音乐厅完全是按照交响乐的需要设计的,它的布局完全是按照音乐为主的艺术中心设计的,而大剧院并不是强调以音乐为主的。

  记者:是不是我们的艺术节目太杂,各式各样的文化节目都杂拉在一起。

  荣广润:现在剧目的选择虽然有所保证,但是还不是很突出。包括大量的音乐剧的演出,还有少量的水准不高的,人家出了场租就来引进的演出。但是大家认为他选择剧目还不够精,我想这个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如果搞专业剧场,这对于大剧院这样一个艺术中心来讲,似乎也不太合适。

  年收入200万左右的人,他都觉得这个1500元太贵了。

  记者:现在反响最大的是票价问题,您是怎样看待我们剧院的票价问题的?

  荣广润:票价肯定是太高了,这个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记者:票价为什么下不来?

  荣广润: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跟我们的演出公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多少有一点暴发户的心理,有的时候就会把国外的剧目高价引进。如果我们答应的合同很贵,那么这些钱就会转嫁到我们的观众身上,票价就会定得很高。有的时候它拉到了赞助或者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但它还把票价定得很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想赢得暴利啊。所以演出公司也有很多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应当是商业操作的原因。如果让剧院完全实行商业操作,我觉得也不是太合适。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中心如果完全实行商业操作,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的场租定那么高,场租定十万一天,这么贵,剧院怎么来维持它的演出啊?所以,就只能提高票价了。我以前在国际艺术节的组委会上发表过意见,我说我们应该把票价降下来。因为国外很多人都做过调查,票价是基本工资的5%或者6%就属于很高的了,而我们是多少呢?我们的票价连工资的两倍都有啊。这是极不正常的啊。我举个例子可以说明,卡雷拉斯第一次来演出,我们的最高票价是1500元,而他在香港是700港元,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人家为什么700元就做下来了,而我们需要1500元才能做下来呢?

  记者:那人家为什么能下来呢?

  荣广润:这个原因其实很多,觉得他是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就把价钱抬高,人家第一次来中国,人家开价也高一点,然后剧院也许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我要把它搞得更加隆重一点。所以我那时候香港话剧院的一个艺术总监,是前任总监,他来上海想看看上海的剧院,想让我帮他买张票,我就花1500买了,他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香港只需要700多,他说他就不要了。那个时候是1998年,他的月薪都是十几万港币,年收入200万左右的人,他都觉得这个1500元太贵了。

  记者:那我想问一下高票价是不是也有一个盈利的考虑?

  荣广润:当然有盈利的考虑啊,要维持剧院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

  记者:那在这方面政府会不会给它拨钱?

  荣广润:现在没有啊! 如果成功了就是中国经验,但是事实上不大可能。一个大的艺术中心全部要靠市场运作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么提高票价,要么不讲艺术质量。

  记者:我们的剧院现在也是自负盈亏?

  荣广润:好像是这样说的,号称有盈利。但是不知道实际怎么样,听说实际是根本不盈利的。

  记者:听说有的剧院当初投资是数十亿计量的,现在已经全部把投资赚回来了。

  荣广润:不大可能全部都盈利回来的,这是在世界上都是没有的事情啊。这是天方夜谭。

  记者:票价还会带来观众的因素,高票价使得普遍民众与这些“高雅”场所无缘。

  荣广润:进上海的剧院的观众肯定是小众了。还有一部分观众就是“送票”的观众,我们中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公款了。对吧?这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另外的就是说,有的剧院自己还有一个方针,就是衣冠不整者我不希望你进来。这多少有点歧视穷人的味道。对不对?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记者:我曾问过一个韩国留学生,他说韩国有些剧院常会有一些大的公司进来操作的,您是怎么看待民间资本进入剧院领域的这一模式的?

  荣广润:这个很好啊,跟经济发展相比较,我们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发展可能更落后一点,如果有民间资本的一个很好的运作,然后那个企业集团自己也有志于此的话,相关产业的发展它肯定是有市场前景的。像百老汇的演艺业就是一种产业,不光有自己的剧场,而且它还有自己的饭店、酒店、咖啡馆,而我们这方面做得实际上还是很不够的。其实我们的剧院几乎完全是国资的啊,是由国有资产来运作,如果有更多的民间资本的话,那么对于建立健全市场秩序是有好处的。

  记者:它可能也跟政策有关,跟中国的国情相呼应。

  荣广润:所以我说这在中国是一个特例,是一个个案。

  记者:票价很高,您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荣广润:我想有关方面也在研究这个问题,那看我们如何看待它,是让它到底是完全进行商业运作呢,还是让它成为上海市或者整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中心?如果是文化中心或者是艺术中心的话,就应给予适当的补贴,就可让他在老百姓当中更好地发挥艺术中心的作用。这个是应该考虑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经常这样讲,就是政府的钱在该用的地方它掐的很紧,而在该花的地方却没有用。其实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因为我们经常讲公共财政,文化也是一种公共服务。除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政府应该管以外,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行也需要政府的固定补贴和固定的方式来支持它,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市民来享用这个文化设施。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票价就能够降下来。但是它从客观上来讲,它有充分的理由,它是自负盈亏,如果不提高票价,它怎么生存?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作为一个现象来讲,它是不好的,对全体市民来讲,它这样是不公平的。


相关文章
荣广润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