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尘埃》马元个展



 
 

自古以来,“陶”,以其“尘”的本质始终保持了它在文化意义上的独特内涵。神农耕,始作陶。陶似乎暗示着“本”。“器”又是不同时期“人”对于自然、生存、历史、文化的认识结晶,是体现人类历史痕迹的天然载体。沧海桑田之后“陶器”无非又成为“尘”,如此过程便抽象出“一切皆尘埃”的意象。

《尘埃》选择陶 并最终以尘的形态呈现于坦培拉画板上 将此行为与结果视觉化这是一次价值的转换 一段奇妙的旅程.这件作品是一次关于“本”进行的正道叙述。
马元的《尘埃》是一件观念艺术作品。他把自己多年收集的史前彩陶、秦汉器物以手工的方式还原为粉末并研磨成尘埃,继而用不同形式展示这些尘埃及其形成的过程:1、把这些尘埃按照年代先后一层层装进柱式玻璃樽里。颜色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有如地层般的标本;2、用这些尘埃做“颜料”,在坦培拉画板上层层平涂,绘出类似抽象画一样的作品;3、经过电脑处理,把这些器物的图片置放在超现实空间中,使它们呈现出庄严肃穆的远古礼器的崇高感。4、整个过程被拍摄成录像,用影像组合的图腾柱形式展示《尘埃》观念。

显然,从手工还原这些器物到展示尘埃的方式(平面“绘画”、玻璃樽里的尘埃、图片和电视录像)都保持了一种“仪式”形式:缓慢、庄重、单纯、重复。一方面,这种仪式形式强化了艺术家对这些原生物的礼赞和崇敬。另一方面,这些礼器在他们的物理形体消逝之前和还原成自然粉尘之后应当得到某种祭祀。这是对千年文明的吊唁,也是对“人”的一种赎救。

这里还有一层关于艺术品和艺术媒介的隐喻。 我们不知道,马元那些类似抽象画的作品,到底是想展示抽象画的图像语义还是要展示那些原生陶土的“物”本身,或者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那些器物陶土本身,原本就是颜料,史前人类就是用它们绘制岩画和洞穴壁画的。但是,由于陶土的材料在现代画布上留下的痕迹和现代油画及丙烯材料很不一样,比如,它的质地和层次自然厚重,不是象当代绘画那样需要调制出来。所以,它的材料的品质本身就已经具有最基本的抽象因素,因为,抽象的目的就是表现本质。于是马元的画,尽量保持形的单纯,甚至没有任何设计意图,只是将这些尘埃平涂在坦培拉画板上,“吾本洁来还洁去”,还其原始自然的本质。它们呈现了一种“自在之物”的状态,因为,它们不再受到年代的身份束缚,也不再附着于器物而存在,《尘埃》使其自身完成了一次价值的转换。

学术主持:高名潞  艺术总监:宋永平
开幕酒会:2007年6月1日15:00
展览时间:2007年6月1日——6月15日
展出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二层
主办单位:北京今日美术馆
媒体支持:www.artnow.com.cn
                www.mayuan.net
                www.lanmoshui.com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尘缘——马元访谈录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