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时间:2006年8月8日14:30
展览时间:2006年8月8日-14日
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
主办:上海美术馆
协办:三尚艺术
学术主持:王平
仅从画面上看,何灿波创造了一个浑圆的人头与肩部的胸像轮廓,这成为他经常使用的一个形象,他将这个单体的形象进行不同的叠压和组合,又生成另外的画面。何灿波的作品就是这个符号式的轮廓的连续排列,这个简洁的形象具有丰富的寓意,它在不同的画面中延伸出不同的内涵,让我们看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由于没有具体的五官,何灿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是任何个人,作为当代社会的芸芸众生相,它们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个体印象,但作为整体的处境,却是我们感同身受,难以忘怀的。何灿波的作品使我想到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作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留下许多有关城市的精采诗篇,其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与瑰丽的意境。
何灿波的作品不属于波普艺术的调侃与幽默,而是从地域文化背景出发,从个人体验中生发出来的。这要求我们对他的作品的解读需要一定的思想的包容性。他的作品没有哈林在地铁的涂鸦符号与生活中的直接对应关系,而是内在的焦虑性的反应,中国社会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变化巨大,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活与行为方式的调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当下待业的选择成为一种不能回避的矛盾冲突。
——殷双喜(博士、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