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 2007-12-13~2008-01-12
展览地点: 娑罗花馆·北京
展览前言:
“生命是一场解放”为《地球·眼睛》复明盲童书画集作序
——国际奥比斯中国首席代表/发展总监 匡暨南
不久前,法国艺术家于格·德·蒙达朗拜尔来到中国推广自传《残杀光明》。顽强乐观的天性多少驱散了30年前那场灾难的阴影,带着专门设计的金属眼罩,他已然平和地回忆落入黑暗的感觉,也热烈地和读者分享他和命运抗争的历程:由一个依靠眼睛探索世界的画家,变成热爱骑马、航海、游泳、爬山、写作、授课、独自乘飞机作洲际旅行的传奇盲人。于格身上焕发出如此强大的人格魅力,似乎失明只成为了他超越自我的一个契机,然而,当被问起现在最渴望什么时,他的回答却是“能够目睹地球之美,触摸落日彩霞,凝望爱人的眼睛。”
我们常常被挑战命运的英雄感动,却无法切身体会他们淹没在黑暗中,那种被世界遗弃的感觉,那种只能独自面对失明的痛苦。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中国仍有600万盲人患者,占全球失明总数的18%,是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个数字仍然在持续增长,而亚洲的100万失明儿童竟有40万在中国。数字也许只是数字,但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病人来说,失明意味着全部——疾病、意外、贫困和对眼科知识的无知剥脱了他们看见的权利,也就剥夺了他们的劳动能力,更剥夺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每当在贫困地区进行眼科疾病筛查,看到那些被黑暗击垮了希望和意志的病人,特别是沉默寡言的失明儿童时,我们的心总是无法平静。
怎能不珍惜光明呢?能够看见,母爱才不只是乳汁、搀扶和拥抱,更是微笑眼神中的温情和关切;生命才不只是被动地感知、接受和想象,更成为用热情创造、实现和分享的过程。本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奥比斯背负起在全世界预防失明、挽救视力的崇高使命。25年来我们在全球帮助了百万计的患者恢复光明。在中国,我们从82年起就全力推广实施防盲救盲项目,在二十多个城市发展了国内合作医疗机构,培训了两万名眼科医生和护士,眼科飞行医院也时常深入到偏远地区进行示范性手术和培训,将光明的福音带到各地。
奥比斯一位加拿大籍志愿医生曾经很感慨的说起在新疆的示范手术项目,一个8岁盲童的母亲在得知入选后,激动得把孩子带到医生面前,拿出他从小到大的照片,一边哭一边跟医生讲述他成长过程的点滴故事,说到因治疗不当而失明的时候更是痛哭不止;原本“一心要做足球运动员”的儿子,只是怯怯地坐在旁边,把头深埋在妈妈背后不住颤抖,怎么也不肯说话,当时在场的医生们一片唏嘘感慨。所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孩子的视力已经基本恢复到失明前的水平,现在可以每天放学后都跟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比赛,那个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小球王又回来了。主刀医生后来也对我们说,揭开纱布时孩子脸上的笑容,让他忽然觉得像是从暗夜的恶魔那里把孩子抢回来似的,那一刻的感觉美妙无比。
这么多年全力防盲救盲的经历让我们深信,这份事业不仅仅是从生理上帮助病人重获光明,更是从黑暗的枷锁中解放他们的心灵。而孩子,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为了能给复明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去尽情抒发心中对美的领悟,我们和历来推崇人文艺术的苏州娑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默契地走到一起,在娑罗画廊的鼎力支持下,近百名复明盲童的书画作品得以在苏州、北京、大连、香港正式展出,并汇集成这本意义非凡的画册。
当一幅幅作品,满怀希望的从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甘肃、海南……从奥比斯全国各地的项目组汇总过来,在面前一一展开时,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不见了。显然,照片中的孩子们已经拥有和普通孩子一样闪光的双眸,而当他们冲破黑暗的束缚,竟能感知到如此绚烂多彩的完美新世界,反倒叫我们这些成年人们羞赧不止了。
我要真切地感谢娑罗画廊的善心和远见,要感谢奥比斯同事们无私的奉献,更要感谢这些勇敢的孩子们,正是他们用智慧、美丽和爱战胜了恐惧和绝望,让生命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
现在,我们把这本画册放到你的面前了。当我们这些生活在幸运中的人,和复明孩子内心的世界相逢,是不是也能够让自己的心勇敢起来,经历一次灵魂深处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