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国外-国外
展览时间: 2008-01-17~2008-02-17
开幕酒会: 2008-01-17 18:00
展览地点: Avant Gallery
展览前言:
“灵(灵魂、精神性)”与“肉(肉体、物质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类的精神史实际上也就是在极度诱惑与极度克制之间不断寻找动态平衡的历史。人是一个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
作为一种欲求的爱,可以分为两种。“贪爱”是对世界的爱;“纯爱”是对上帝的爱。
中国的“山水”历来是精神性的,“山水”已不是自然的山水,而成了儒家仁智的象征,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山水精神上的感应和共鸣。中国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内在气质和神韵,表现生命的内在的灵性。它还强调画境与人之间的亲切感,要“可游、可居、可坐、可卧”。“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宗炳),这其实也就是艺术中的性灵美学。
马东民的作品即是试图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形象的统一,以实现对一种性灵之境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中,那些处于性爱的巅峰状态中的女性胴体似一阵云烟,若隐若现地漂浮在那些以传统意趣描绘出的山水形象中。他对于这些女体的表现是颇有意味的。这些性爱中的尤物无疑是以具像写实的风格描绘出来的。但是,她们又幻化在虚无缥缈的烟云中,与自然之景合为一体;同时,那些山水风景又不是自然写实的,而是按照中国传统“山水”符号化的风格描绘出来的,所以,这些幻化在其中的女体又是与这人文之景融合在一起的。
“这样”的山水便具有了符号象征的意义了。首先,马东民用他独创的“飞彩法”来表现这些传统山水的意境;第二个层面上,画面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元素与之形成意义的互文关系,这些经过了“基因”嫁接后的山水便又成了一种象征着传统人文精神的图式符号。而且,这个图式的意义系统又分裂成了两个子系统,即“贪爱”(Cupiditas)和“纯爱”(Caritas)之间的交错和融合。只不过,上述的概念在这里被进行了新的置换。“贪爱”即是“卧以游之”式的感官和身体体验;而“纯爱”则类似于“澄怀观道”式的对于纯粹的抽象精神的关照。它们之间既是有区别的,又是统一的。
这种以“贪爱”(Cupiditas)的形式来表现“纯爱”(Caritas)的追求,正是艺术的魅力。它似乎超越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的心灵与肉体不可调和的两重性,而达到了灵与肉的高度统一。在马东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画面中虚实相生、浑然天成的构图和意境的结合,进一步来破译这种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灵魂与肉体的纠缠、矛盾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