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昨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这也是本届艺术节的重要展览活动之一。民博会展览内容涉及衣食住用、生老病死、四季更替,5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呈现剪纸、年画、皮影、木偶、风筝、唐卡等各式绝活。
年轻人追捧皮影艺术
与过去重在实用的民间艺术相比,现在的民间艺术更强调装饰性。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冲着家庭装饰而来,不忘买些皮影、影雕、烙画、刺绣回家。相对价格昂贵的书画,这些民族特色浓郁的作品在张扬个性的年轻人眼里已成为时尚代名词。
来自陕西华山的陈增礼从爷爷辈开始就制作皮影,在当地颇有名气。他制作的牛皮皮影色彩鲜艳、造型精致,许多观众爱不释手。据他介绍,自己虽然创作了一些如《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现代皮影戏,但观众却越来越少,现在的皮影更趋向装饰化。“以前做的皮影都是小尺寸,用来演戏。现在,我们把精力集中在装饰性上,一套大型皮影人物组合价格在100至200元,很受年轻人欢迎,他们把这些皮影放在家里做装饰。”
剪纸热闹大鼎冷清
民博会上还推出了数件大型器物,如高5.6米、重1.5吨的世纪宝鼎和高4米、厚8厘米的红木屏风等。但记者发现,硕大宝鼎却冷清地伫立在广场上,与红木屏风一样少有人问津,屏风间雕刻着1000只形态各异小狮子的“千狮台”反而喧宾夺主,围了不少观众。相比之下,隔壁“群众剪纸比赛”区热闹非凡,时不时有人拿起红纸、剪刀“露一手”。展板上贴着的剪纸花纹精美、构思奇特,原以为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一打听都是从未碰过“剪纸”刀的普通观众的杰作。冷热对比间,那些具有亲和力、参与性、世俗味更浓的民间艺术显然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