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东风”中日韩影像展
·展览城市: 上海-上海 
·策 展 人: 吴梦 
·展览时间: 2007-04-28~2007-05-20 
·开幕酒会: 2007-04-27 19:00 
·展览地点: 正午文化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上海正午文化艺术中心 
·日本影像艺术家作品内部观摩和研讨会
  时间:2007年3月31日(周六)晚7点
  由策展人、部分参展艺术家、本地艺术家及艺术媒体参加 
展览前言:  
  “正午的东风”中日韩影像展是正午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影像系列展览的首作,也是正午影像年的首发,除了艺术圈的探讨,正午文化艺术中心更希望能以此带动更多人对影像艺术的新认识。 
  影像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DV技术的出现,其具有的低成本、高度交互性、易操作的技术特点使它成为艺术家艺术创作、展示自我的利器。有鉴于此,正午文化将2007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入到这最具活力、同时也是最为纷杂凌乱的艺术领域中来,通过选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影像艺术,构成正午文化2007影像系列展览的思考轨迹,提供一组不同的视角,尝试给这最为喧闹的艺术形式提升出可能的线索。
  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新技术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手段和更多的可能,但技术门坎降低的同时,也让艺术家面临自身面目模糊的风险。当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使用同一种设备、同一套软件系统来制作自己作品,我们如何展现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质在哪里?如何感受地域的不同?此次,正午艺术空间和京都精华大学再度合作,共同展示以精华大学为创作基体的,日本、韩国和中国艺术家的影像艺术作品。届时您将看到前辈日本影像艺术家在80年代的创作,也将看到当代中日韩青年艺术家用影像的不同表达。在此基础上展览并将分别以“影像艺术”、“动画”和“影像装置作品记录”三个部分来呈现。
  技术的发展是如何对艺术产生影响的?在如此跨时代的影像表达中,科技作为影像产生的必然条件,又像一个悖论制约着影像艺术的发展。其次,技术层面的同质化将对影像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影像艺术只是利用新技术表达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化的看法与观念,从而使艺术在技术化时代仍然是把握和感知世界的鲜活方式,而非沦为技术与泛商业化的点缀或奴仆”,但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的影像艺术展上,感受到了愈发雷同的艺术气息。问题接踵而至,探寻这些问题正应该从观看和讨论作品开始,在《正午的东风·中日韩影像展》上的艺术家作品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差别和不同。虽然这未必就是答案,但却希望可以带动起更广阔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策划和举办这个展览的重要动力之一。
参展艺术家名单:
实验影像:伊奈新佑(INA Shisuke)(日本) 
     樱井笃史(SAKURAI Atsushi) (日本) 
     由良泰人(YURA Yasuto) (日本) 
     应矢泰纪(OYA Yasunori) (日本) 
     李尚宰(LEE Sumjae) (韩国) 
     荣晓佳(RONG Xiaojia) (中国) 
     孟祥宇(MENG Xiangyu)(中国)
     张静洁(ZHANG Jingjie) (中国)
动画影像:相内启司(AIUCHI Keiji)(日本) 
     清家美佳(SEIKE Mika)(日本) 
     佐佐木步(SASAKI Ayumi)(日本) 
     小仓健吾(OGURA Kengo)(日本) 
     杜媛媛(DU Yuanyuan)(中国) 
     张静洁(ZHANG Jingjie)(中国)
     朴琇珍(PAK Sinjing)(韩国)
影像装置(纪录):谷口正博+林圭太(TANIGUCHI Masahiro + HAYASHI Keita)(日本) 
         林圭太(HAYASHI Keita)(日本) 
         吴鸿(WU Hong)(中国) 
         郑东振(CHUNG Dongjin)(韩国) 
         卞在奎(BYUN Jaekyu)(韩国) 
         胡渤(HU Bo)(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