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策 展 人: 管郁达
展览时间: 2007-09-20~2007-09-23
展览地点: 全国农业展览馆
参展人员: 袁荣、张勇、李小兵、童雁汝南、王东春
展览前言:
袁荣、张勇、李小兵、童雁汝南和王东春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均以人物为题,很像是芸芸众生的“面相”或“镜子”,其中既有艺术家对自我的观看,也有自我对“他者“的侧目。在他们的作品中,人并非一个原子式的抽象存在,而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实存。比如,王东春的《战士》就将历史中已经远逝的英雄主义情怀个人化,使之转换为当下个体的一种体验,从而使历史的叙述更接近于诗性的真实;而李小兵的雕塑作品《毛泽东》、《马克思》则从岩石等自然地貌中受到启发,将神性的乌托邦符号消融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积木式的造型语言与精神的崇高感获得了有机的统一;童雁汝南的《兄弟》系列,抽出包装在人表皮的社会属性,将人还原为具体的、本能的生命个体,他笔下的肖像人物不论性格如何,无一不具有鲜活的灵魂和欲望,个体中包含着整体;袁荣的《饭和肉》系列,朴素稚拙、简约天真,体现了艺术家对简朴生活理想与田园牧歌的眷念,其中流露出的那种“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叹喂和伤感,代表了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精神还乡的情愫;而张勇的雕塑《空降》以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手法,反讽了现代机器文明的种种乖张和霸权,像是艺术家面对哈哈镜中变形的自我发出的解嘲与笑声。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想到了艺术的意义问题,艺术家对形形色色的人的“面相”的描绘,其实也只是无情时间的一种“变相”,佛法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我对五位艺术家的作品所做的解读,也许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这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位艺术家在自己的时间之镜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安迪·沃霍尔的“绘画让我有事可做”论相通。这样,绘画这样的事情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了,对艺术家而言,它就是生命本身。我在五位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的那些,也许是我自己在镜子中幻影。艺术家在追问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时,无疑也都持有这样一面“镜子”,关键在于:你是谁的“镜子”?你看到了什么?否则,艺术将会变得乏味,与生命这种自然现象无关。袁荣、张勇、李小兵、童雁汝南和王东春五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这个无意义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既表达了艺术家对生命的焦虑和担忧,也泄漏了一个大变动时代特有的精神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