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黄宾虹作品展
展览时间:2006-9-19至2006-10-19
展览地点: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06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将举办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作品展,展出黄宾虹先生艺术精品105件,其中很多作品是迄今从未面世与发表过的。展出的这105件作品是举办方精心选取的能够体现黄宾虹先生艺术整体风采的作品,观众可以通过作品探寻黄宾虹的艺术历程以及他对中国画及绘画理论发展做出的积极尝试与巨大贡献。此次展览由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主办。
展览开幕的同时,关山月美术馆还将举行第一届学术论坛,以“黄宾虹与笔墨问题”为主题,邀请中外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从理论上研究与探讨黄宾虹的绘画艺术以及中国画艺术中这一重要的形式特征生成、发展与流变的过程及其艺术价值。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黄宾虹可谓是早学晚熟的艺术家,他广泛涉足诗、书、画印和理论品评及古籍整理多个方面,终其一生致力于传统艺术文脉的承传,坚守本土文化立场,坚持从传统的内部寻找超越的动力,发掘了笔墨语言的超常渗透力,从而延拓了传统绘画的价值精神。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黄宾虹先生的绘画和理论,能发现他对笔墨世界中具体细微的发掘,不仅建立在艺术及艺术家的精神本质上,而且符合了现代艺术的价值观念。当我们还在苦苦寻找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契合点时,黄宾虹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真正从中国画内部发动的改革运作,比从外部冲击中国画本体或者从横向嫁接时代精神的改革方案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黄宾虹的生平和艺术道路
黄宾虹(1865-1955)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所作的总结性考察研究,在画史上可谓空前,堪称中国传统山水画精华之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已经走到了传统山水画模式的边缘,其抽象性格又和世界现代艺术倾向接近。他曾说,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会欣赏他的艺术。
黄宾虹,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寓居沪上后又改字宾虹。1865年1月27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黄宾虹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的少年时期,是父亲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家境较为宽松。父亲设家塾请名儒教授黄宾虹兄弟,黄宾虹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并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和诗词基础。与此同时,黄宾虹在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悟性和天分。6岁临摹的古人山水册曾得到老师的赞扬,11岁摹刻的邓石如篆印使父亲惊讶不已。他对绘画的持久兴趣更是惊人,凡是家藏的和能借到的古书画,他都临摹至再,直到烂熟于心为止。
黄宾虹17岁那年,家道中落,兄弟皆辍学,所幸黄宾虹此前考取了书院的奖学金,得以继续学业。从这年起直到26岁,黄宾虹广交艺林硕彦,充实学养,还广搜字画古印,仔细临摹。这十年的勤奋不辍,使他开阔了见闻, 丰富了学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康有为为首的在京会试举子1300人"公车上书"。黄宾虹致信康、梁,赞同他们的变法主张,还在家乡招集乡民教练拳术,名为增强体质,实欲起兵卫国。但正当他们红红火火练兵时,传来"戊戌维新"失败、"六君子"被杀的消息。1899年春,黄宾虹因"维新派同谋者"的罪名被告发,幸而事前获悉,立即出逃,至冬天才返回歙县。
1905年冬,歙县历史上第一所中学"新安中学堂"成立,黄宾虹被聘为国文教授。此间,黄宾虹的思想由此从立宪法派的忠君保皇转变为革命派的坚决反清。1906年冬天,黄宾虹接受革命组织的安排,决定在自家后院私铸铜币,一方面作为革命党的活动经费,另一方面用以扰乱清朝的币制。然而次年六月有人告发此事,黄宾虹闻讯连夜出走,辗转到了上海。
1907年,黄宾虹在上海定居下来,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编撰生涯。到达上海后,黄宾虹先后任《政艺通报》和《国粹学报》的编辑。从1912年起到1915年,他担任《神州日报》的编辑和美术主任,同时他还兼任《真相画报》的编辑。
除了繁忙的编辑工作,黄宾虹还应邀外出讲学,并在学校任教,教授绘画及美术史。黄宾虹教美术史,与一般人不同。别人都是按原始、上古、中古、近古这样的顺序往下讲,而他则根据自己的习画实践,讲史由清到明、由宋而元……直至原始。学生们被他的深厚学养、旁征博引、言则有出所吸引,课堂气氛常常十分活跃。除了校内的学生,黄宾虹还有许多入室弟子,画家汪采白、顾飞、谈月色,诗人林散之都曾从他习画。他对来问学的青年,无不悉心指导,授以学画入门的途径和程序。在讲授画理画法的同时,黄宾虹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勉励弟子为画事穷毕生精力。
在上海的三十年,黄宾虹全力搜求书画并加以细心研摹,作画、著作不可数计。在师古人之后,开始了他"化蝶飞去"的法造化时期。1912年,即民国元年,黄宾虹开始用"宾虹"题画属款,以示纪念。
1937年,黄宾虹受聘于北平古物研究室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举家北迁途中,因局势不稳,致使黄宾虹开始了他伏居京城十年的生活。
当时的北平已为日军占领,让他做日寇统治下的顺民当然不可能。1940年,北平伪文物研究会欲推举他为美术馆馆长,他坚辞不就。日本人又想利用他八十大寿之机举行"庆寿会",甚至摆好了筵席,他都坚决拒绝与会。
伏居京城十年间,除每周二在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所讲课外,黄宾虹谢绝酬应,每日闭门伏案,专心于读书作画、研究著述。
1945年抗战胜利,黄宾虹兴奋异常,作画特多。1946年春,81岁的黄宾虹复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每周都策丈前往,从不间断。1948年,他欣然接受杭州国立艺专的邀请,举家南迁。
从89岁的秋天直到90岁的夏天,黄宾虹因患白内障双目视力急剧下降,读书和写作只有借助于放大镜,然而就在这段半失明的时间里,画家的艺术和思想奇迹般的臻于化境。这一时期的作品,更趋抽象,更加黑重。经过一生不间断的努力,黄宾虹终于找到了一种黑厚浓重的风格面貌,实现了自己"浑厚华滋"的审美理想,成为近代山水画的一代大师。
90岁时,黄宾虹割除了白内障,双目复明,兴奋之余,作画更多。就在病重再不能握笔时,他还用手指在被子上点点画画,说是在画山水、画梅花。弥留之际,他仍吟出"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诗句。1955年3月25日凌晨,黄宾虹在杭州第一人民医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