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子曰”王燮达雕塑展



 
 

·展览城市:  上海-上海
·策 展 人: 李晓峰
·展览时间:  2007-03-18~2007-04-18
·开幕酒会: 2007-03-18 14;00
·展览地点:  元典画廊 

展览前言: 
  李磊

  几年前,看到燮达的作品,当时并不认识燮达,就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长长细细的雕塑,仔细看后觉得越看越喜欢,为什么会喜欢却一下子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非常好。以后更多的看了他的作品,感觉上更加全面了些,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以对燮达的作品说一些个人的感想。

  我觉得燮达的作品首先有一种气韵,这种气韵是一种精神性的提升,是精神和生命相结合的一种提升,为什么有这样的的感觉?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一种长条状的感觉,在这长条状的作品中,它的视点或者说是力量的结合点在最上方,很长的一根线条,到最上方形成一个力量的支点,从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崇高,这种崇高的感觉就象中国古代的城头的大王之旗,很有气派,但是又是非常飘逸。

  我们观看他的作品时可以看到两方面,一个是线条,一个是结构,线条是他主要的语言,但是他真正的感情,是通过造型和结构来体现出来的。这个作品我觉得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不是一种形而下的,儿女情长的情感,而是一种精神追求,向着上苍、向着未知世界去诉求的情感,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感。

  我在解读的过程中,觉得还是有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尤其是上古的文字,如金文、甲骨等这一类古文字的形态,中国的古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主的,而象形文字实际上是从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这个抽象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是非常精炼的,在中国古代,文字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抽象艺术,燮达把它转化过来,转化到他的作品当中,却又不是很机械的模仿,而是把它的一些因素转化过来,使得作品有这种象形文字的感觉。我们所谓要寻找中国本源的东西,或者说寻找东方本源的东西,就是要寻找几千年以来,这一个群族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习惯在今天是否还有价值,是否对我们还有启发,是否带有人类共同性的问题,是否可以作为研究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手段。现在看来是可以作为一个研究人类共同问题的手段,那么我觉的就是可以用的,这样使用后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能够抓主它的本质,又是立足于今天现实的人的需求,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能够感动人的,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在技术性上我们来看燮达的作品。什么叫做技术性,技术性主要包含三方面:技巧、工艺,还有是思想境界。竖而细长的线条一直到上面,在什么地方开始分叉,这就是水平,这就是技巧,这就是修养,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有这个水准的,最后呈现出的色彩、气氛、粗糙度等都是需要艺术家来把握的,作为艺术的直接创作者,他解决的是艺术和情感的直接对应关系。比如一条线谁都会画,但是一条线画在什么位置,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里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它的弧度是什么样的,它的空间进深是什么样的,这不是谁都能把握的,这就要看水平了。

  燮达的作品有人觉得他跟Giacometti的作品好像有所仿佛,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提出这种观点的朋友并不见得是真正了解Giacometti。Giacometti是一位艺术指向具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人本性的、悲观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家通过把现实中的形象符号化或者类型化以后,来体现他的艺术理念和精神诉求,这是Giacometti的艺术体现。而燮达的作品的指向是属于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呈现,是一种精神提升性的艺术形态,他是通过一些符号、造型,把人的精神从丹田提升到了百会以上的一种诉求,所以他们的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而造型方式也是不一样的,Giacometti的长条是有根的,是从下往上,最后的落脚点是一个整体的同情,整体情绪上的同情,而燮达的造型最后的落脚点是向上的,和Giacometti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类比。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