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欧洲态度


查看更多展览图片......
 
 

展览主办: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德国汉诺威浮士德美术馆 波兰波兹南Mona内部空间
展览日期:2008年2月23日–3月16日
展览地址: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芳甸路199弄28号)
开幕酒会:2008年2月23日下午4点(星期六)
艺术总监:沈其斌
学术主持:皇甫秉惠
项目负责:陈淑霞
策展人:哈罗·施密特 汤马克·文特兰
艺术家:因苟·赖 (德国)、贺立努·郝森(冰岛)、卡特佳·达瓦(英国)、亚历山大·斯坦格(德国)、福尔克·思科雷内尔(德国)、伊斯肯德·耶迪勒(波兰)、马丁·赞特(捷克)、阿加塔·米科斯卡(波兰)、安德赞格·佩普隆斯基(波兰)、埃洛迪·保特里(法国)、玛莎·高德凡娜娅(俄罗斯)、罗杰·保尔克(英国)、马特乌斯·派克(波兰)、诺姆·布拉斯拉乌斯基(以色列)、简·托米克(爱莎尼亚)、伊娃·斯特拉姆(瑞典)、娜蒂亚·福丽娜·马金(德国)、尼娜·科瓦查娃+瓦伦丁·斯蒂芬诺夫(法国)、厄斯拉·纽格保尔(德国)、克莱门斯·福尔特勒(奥地利)、安娜·克林扎克(波兰)

2008年2月23日,继2007岁末压轴大展《软力量:亚洲态度》后,由著名策展人哈罗·施密特和汤马克·文特兰策划的“欧洲态度”群展登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与《软力量:亚洲态度》着眼于重构东方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态度》的着力点在于西方艺术家眼中的欧洲,展现了在欧盟状态下,欧洲各不同国家以及地域之间的文化价值观。

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态度上,欧洲都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实体,共同的资本主义愿想和市场动力使欧洲团结起来,然而,区域历史的复杂性和由此产生的对财政、社会困难的冷漠,又导致了欧洲的分化。在为各个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以及探索多元性、对现代主义各种不同体验作出本地化回应的过程中,文化生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煽动和叙述者的角色,评判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以及周边的环境及其影响。《欧洲态度》基于这样一个文化背景,挑选了来自12个国家22位西方艺术家20余件装置、影像、雕塑作品进行国际巡回展,试图更好地让大众了解更为广泛的人类环境。

德国艺术家因苟?赖的装置雕塑《Odysseus》的作品题材来源于荷马史诗《奥德修斯》,正如他一贯风格,艺术家将作品分解后再重新构建。水的波纹、咆哮着的动物图腾以及人类的手臂、腿脚等装置雕塑用玄色蜡制成,再被混合拼接在一起,呈现出半具象半抽象的视觉效果。红色的直线、曲线勾勒出如人体经脉一般的纹理贯穿手臂和腿脚。因苟?赖的创作题材总离不开对生命的关注,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在神话中带给人们希望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俄罗斯艺术家玛莎?高德凡娜娅的影像作品《无题》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观察街道上邻家的孩子、拜访俄罗斯的修道院、查看地铁站里昏暗的光线、拍摄街头舞者展示才艺……艺术家表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行为,但我却从影像中发现它所存在的另一层意义:艺术把日常生活从它原有的背景中抽离了出来。”

有趣的是,《欧洲态度》和《软力量:亚洲态度》是去年在波兰国家美术馆展出的群展《亚欧交流》的2个部分,这两个“不同态度”的版块通过具有可比性的相似的艺术展现形式,呈现出了东西方迥异的题材关注、视点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其时,欧洲媒体的热情追捧,也使这个展览在当地反响热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