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80后”现象及艺术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08/12/18 11:24:32    编辑:文良     来源: 美术同盟    

卡通画是80后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符号,毋庸置疑卡通与80后的成长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卡通的语言中不仅融合了他们成长的某种成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他们情感中的某些属性特征,80后的生活情趣锁定在卡通符号里面,卡通语言的内涵价值也由此变得丰富、具体。无论挪用还是复制,卡通形式的表达被80后艺术家们随心所欲地惯用。

卡通以一种单纯的符号封存着80后的情感和记忆,仔细揣摩会发现这种符号保留着感性的温度,80后对此流露出的兴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符号的意义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符号保存了时间性记忆、娱乐性成分、文化性积淀、语言文学式的叙事撰写,我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卡通形式上的单纯客观体现80后本质中仍然保留的那分单纯与可爱的元素,极其夸张的语言中那种喜爱幻想的成分变得肆无忌惮、意无止境,仿佛艺术带来的愉悦完全是凭借丰富的想象达成的。卡通艺术的表达让我们看到80后的品质中仍然固守着他们青少年时期单纯的情感,某些方面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永恒中的美与真。

80后的艺术语言中偏爱卡通,分明表明他们对卡通的依恋超出了理性的边界,感性的表达和眷顾让他们无所适从地服从于思维中某些定式约束,并在这种定式的影响下屈从于思维想象中惯性的诱惑,这种诱惑无疑是一种抗拒理性思考的阻力,是思维潜意识中的与理性思考相抵触的一种习惯性联想,当然这样的联想中有着可能是灵魂中纵情放歌自由畅想的魅力,因此,诱惑似乎无法抗拒。无论怎样,驰骋于80后思维空间里的狂想元素来自于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表达,仍然与成长过程的孤独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牵连。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和成熟,现实与幻想交织而成的思考不断使这个连贯的思绪得到拓展,同时也使他们的表达变得完全自我、放荡不羁。

80后的思维中卡通已经成为了代言自己的虚拟主体,他们的精神诉求似乎滞留于虚拟的空间中,没有精神依托和归宿、没有集体式的政治抱负和信仰倾向,他们的艺术内涵显得轻浮、失落,没有根基,缺少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和表达,他们社会身份中丧失了责任感,他们的思想似乎仍然单纯,因而他们的语言也显得直白和单调。并非他们脱离不开符号的约束,而是他们的诉求需要这个载体转化为直接的艺术语言。我感觉有些时候他们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现实中他们很孤独,可虚拟世界中他们的生活是异常的充实。另外,他们的语言很多时候是没有感觉的符号,类似混沌的概念在他们的意识中是分辨不清的。而虚拟常常导致他们不能客观地认知自己,这或许也是他们精神空虚、意欲膨胀的因素。他们习惯于模仿漫画中的人物,并无形之中将自己引进了动画的场面。80后给我的感觉,始终处于彷徨的游离状态,思维游离于梦幻与游戏之中,唯我的意识使他们的大脑思维中少了参与社会的责任,似乎他们的身份概念中缺少社会成员的公共属性,因而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总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袖手旁观。80后的艺术表达建立在这样的状态基础上,他们常常将语言抽象化,意喻隐含其中,然而这种抽象的个性语言在公众眼里显得另类和怪异。

80后语言中的抽象概念似乎有些含糊不清,我主观认为这是艺术语言与表达内涵纠葛不清的混沌所致,变异、怪诞、荒谬的表达无非是他们头脑中司空见惯的一类恶作剧,因而艺术语言中的夸张和曲解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艺术产生了高深莫测的变化。80后的艺术是在“玩”与“乐”中生成,“玩”艺术是兴趣所致,当然这种超然的态度巧然迎合了精神对艺术的诉求,“玩”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品味,超然“玩”艺术的思维意境使得80后的艺术风格别树一帜并令人刮目相看。把玩艺术趣味并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80后奉承精神自由,思维遐想是他们开放的思想空间,他们的思想品质中没有政治狂热的诉求,故而精神上少有政治负担和压力;文化上不刻板地追求完美因而少了冠冕堂皇的儒雅,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不脱俗,突出个性是他们呈现出的最为赏心悦目的表达。在我们接触的作品中会无形中发现80后的思维空间与常态似乎存在着断层和隔阂,超前时尚的消费意识不断派生出更有想象力的观念使他们的作品有种无意识的失重感,自我欲望的膨胀和满足更让这样的意识变得虚无飘渺、时隐时现,很多80后艺术家将自己描述成没有重量的物体,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飘浮,这种主观意识状态驱使下的描述,意味着客观精神状态的失常和空虚,极度膨胀和自我良好的唯心意识观严重背离了现实,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感觉建立在空想或幻想的思维中。

80后的艺术创作唯我、自恋,自我形象常常是他们基于创作的原型,行为举止和意识幻想更是他们依托表达的本体元素,作为艺术个体他们的语言显示了极其丰富的内在特性,很多作品中鲜活的当代性元素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表明他们超前意识的艺术表达不仅有创造力、亦有艺术性、思想性,80后的当代性艺术品质中充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前卫性内涵,这种观念性较强的表达能力使得他们的艺术不断被市场推崇、不断被现代艺术所认同,从而渐渐地由后台走向前场。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