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 结缘宋庄——2008第四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纪行 |
|
日期:
2008/12/22 14:09:19 编辑:郑 娜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
|
宋庄不同于美术馆空间,也不同于艺术机构密集的798,它是可以看到地平线的北方农村。在这样空旷辽阔的空间中如何造势聚气,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鉴于此,笔者拟定艺术节的空间布局:化零为整,以团块的形式把握空间的分布。以原创艺术博展中心为主线,以各个分散的美术机构和艺术工作室为基点,分别用几个显要的元素加以连接:一是30个放置于雕塑平台上,靠近原创博展中心马路对面的露天雕塑。二是原创博展中心门口马路上一字摆开的100辆被压平的自行车装置作品。三是两座分立左右对应的建筑涂鸦,与地面永久性装置,分布在原创博展中心的公共空间里。四是进入宋庄的主干道路口直至原创博展中心,间隔30米电线杆上拉出的展览广告,沿彩带广告行走即可到达主题展中心展区——原创博展中心。五是在原创博展中心至宋庄美术馆东侧(开幕式地点)的马路上,竖起一排广告墙,贴满本届艺术节主题展、批评家年会以及各项活动的巨幅海报。六是在宋庄各条干道上,在展区主线和星罗旗布的展点之间挂满艺术节道旗。七是在主路段上分布红袖志愿者。导览册上特别标注“有事请找红袖志愿者”,在彩条上同样悬挂着这样的提示条幅。八是在开幕式现场、主题展现场、小堡广场艺术促进会等几个重要场所设置站点,放置所有与本届艺术节相关的资料,以便参观者购买、查阅。 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事件、审查相关的工作细节、撰写必不可少的文稿、催促需要到位的各个环节、回应媒体采访、做客艺术国际、制作艺术节宣传片花——整个工作团队疯狂运转。10月25号终于到来,睁大布满血丝的双眼进行最后一遍巡场,进入宋庄开幕式及主展区道路已清水洒道,沿路布满工作人员,巡逻车辆来回穿梭,空气中似乎迷漫着大战之前不同寻常的气息。一切安排就绪,此时是上午9点,离开幕式还有整整一个小时。站在晨曦的阳光下,谁能料到颇有气势的开幕现场在6小时前因意外而调集人马重新搭建。还有为了艺术集市近两千张作品的悬挂,昨晚敲碎了宋庄小堡村所有卖电钻枪老板的美梦。参加主题展《野地穿越》的行为艺术家幸鑫,从成都把自己装在箱子里经历了近两天两夜的封闭式运输,于凌晨三点抵京,用叉车卸箱时艺术家身体状况又是如何呢?《野地穿越》的另一件装置——100辆自行车经与相关部门协商,于三个小时前如愿趴在主干道的路面上。在午夜降落的暴雨中,艺术家与门卫发生激烈冲突;原创博展中心另一处展厅宋庄会所奇迹般地施工完毕仍在紧急布展之中。文集画册等于24号晚从不同的地方或路运或加急空运刚刚到位。——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不断发生。但在开幕前一刻,所有的事情都似乎烟消云散,辛苦付出换来的成果触目可及,虽困倦已极,但心跳却在加速。 开幕式顺利进行,各方代表上台致词。作为总策展人,笔者上台致词答谢,内容如下: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 下午好! 我谨以个人的名义欢迎大家光临2008年宋庄文化艺术节,光临艺术节主题展及其他展览、其他活动。 宋庄艺术节让我们有机会,也有时间和空间来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呈现当代艺术家探索性、实验性的创作成果,使宋庄艺术群落能够充分展现,保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前卫性和先锋性。这是我个人对宋庄艺术群落的期待,相信也是大家对宋庄艺术节的要求。 本届艺术节特点在于注重中国本土经验也关注国际前沿问题,即坚持学术的纯粹性又尊重艺术的野生性,保持野地的血性和力量。旨在把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力量、把边缘的在野的创造性调动起来,把自在、独立的思想性呈现出来。衷心希望本届艺术节能够为宋庄的艺术生态造就良好的生长条件。这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意义深远,意味着本届艺术节致力于保持当代艺术的根性精神和本土经验,也意味着对生活在宋庄艺术群落全体艺术家的肯定与尊重。 但愿我们的工作能够让光临艺术节的朋友们有所收获。在此感谢宋庄艺术节组委会对我的信任,感谢各项展览及活动策划人所作的努力,感谢各位艺术家的辛勤劳作,感谢各位嘉宾的荣耀光临,最后衷心感谢为本届艺术节默默付出的全体工作人员。 谢谢大家! 紧接着,贾方舟先生上台简要说明第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评选出的四个奖项(年度批评家奖、年度艺术家奖、年度青年批评奖、年度青年艺术奖)及评奖规则。朱青生教授则上台宣布获奖名单(栗宪庭、隋建国、朱其、张小涛)及评奖理由。张小涛代表获奖艺术家发表获奖感言。开幕式后,批评家、艺术家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马上从开幕现场转到原创博展中心参观主题展。《野地穿越》三场行为表演开始实施,它们分别是幸鑫的《托运》、刘成端的《刮子移土》、还有原弓与其影像装置作品《中国尺度》的表演互动。艺术节主题展《野地穿越》让笔者的对本届艺术节的批评思路得以付诸实践。现将展览前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现代主义的语言学思路已开始转向后现代的语用学思路,后者关心的是语言在交际交流过程中的生成意义,具体的、现实的、正在发生的言语事实。对艺术而言,则是以个体的当下的具体存在直面问题本身。因此,艺术作为解构力量,其根本要义在于揭示问题并揭示问题的遮蔽者。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艺术的去蔽功能才能使问题成其为问题,使问题能够真正呈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越即是以创造性的视觉方式质疑和反省、否定和追问。当代艺术的真正功能,并不仅仅是形式和形态的实验,而是针对既定的权力关系结构和文化生活现实,保护和促进人作为精神个体不断生长和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上讲,穿越即是穿透,穿透包容一切、规范一切、限定一切的元语言,穿透威权主义的元叙事,从而秉持异议姿态而让艺术成为精神文化更新的见证。 “野地穿越”,之所谓“野地”,乃是民间立场与在野状态的鲜明表达。艺术只有坚持独立思想和价值追求,只有保持对既有文化意识的警惕与警醒,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深度与意义。因此,提炼饱含力度的文化经验,挖掘自身独特的生存记忆、以充满实验和挑战的方式予以转换,才能真正呈现具有智慧的思想生成和基于实验的艺术创意。 次日,召开2008第二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由艺术国际进行现场全程直播。自此,“2008第四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宋庄进行时”开始了为期整整一个月展览。意外仍然在发生,个别作品被迫从现场撤走,理由莫名其妙,笔者只能瞠目结舌,不知道找谁申诉或抗议。除了坚持个人学术立场,还能说什么呢?所幸的是,大的格局都能按初衷得以实现,已十分不易。 撰写这篇文章时,仍心系宋庄,此时正在紧张撤展。 驻扎宋庄一个多月,一遍又一遍穿越那片干燥而风凉的原野,一次又一次眺望天边若隐若现的地平线,乃是为了舒缓心力交瘁的神经,转身更好地投身如同打战的工作。现在终于结束了。在轻松而又有些失落的心情中,我突然特别思念宋庄,思念那些活跃在草莽江湖之上曾与我并肩作战的兄弟们! 2008年11月22日 写于二沙岛广东美术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