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太阳
今日艺术网:那您后期就基本抛开了这些中国符号,而致力于表现全世界都认可的那些美好的温暖的一些形象。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您并非站在一个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本点上,你看到的是他们共同的东西,共同的追求。 程亚杰:你现在说到我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点,一个我始终追求的境界。我在国内读书的的时候,接受到的教育是说最好的艺术是民族性的东西,代表民族性越强烈的作品就是在国际上最被认可的。可是我自己至今有一个疑问,如果这个有民族性的人去接触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去深刻理解了其它民族的文化、思想,那怎么办呢?他要不要去把对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了解、对人类共性的理解表现出来吗,那他如果把人的共性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就没有民族性,只有国际性了。这和我在国内受到的教育、那些想法有了矛盾的地方,后来我想通了。因为假如你不出国,你在乡下,就像怀斯,他只画他乡下的风景,而如果怀斯去了威尼斯,去了我们的故宫、长城,我不相信他不会受到这些伟大的世界遗产带来的震撼。那么他会怎么想呢?当他又开始地爱上它,深刻地去研究、理解它了以后,他会怎么去表现他的这种爱和这种理解呢? 所以我就开始做自己感兴趣的、了解的和挚爱的。不是说为了某一个角度来设定画面,我要让全世界都看得懂,不管你东方、西方,不管你黑人、白人,黄种人,我的作品能够引起更多共鸣的东西,这是我所关注的。比如说我用一个洋人的角度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名字不一样,意思都是一样的,歌颂伟大的爱情。难道我非得要画《梁祝》吗?我有机会走进其它文化,并且我又感兴趣,去研究它,去追求它,那就干脆不要设定住。我坚信画如其人,我是中国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在作品中会流出这个文化的烙印,假假的非要设定一个什么我觉得没有必要,我就是中国人,一个龙的传人,这就是民族性了。
我觉得中国这两年艺术市场迅速的发展是很正常的一条路。台湾经历过,日本经历过,现在中国在经历。
今日艺术网:您曾经走过很多地方,比如最开始去的日本,后来到苏联,为什么最后选择在新加坡定居?怎样看待新加坡乃至于整个亚洲的艺术氛围? 程亚杰:开始定居在新加坡是因为女儿读书。到了新加坡以后,我觉得新加坡的艺术氛围我很喜欢。新加坡虽然很小,但是她都是国际观点、国际视角的,她本身就处在一个中西结合的桥梁位置,他们的艺术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还有他们现在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和藏家的素质都很不错。还有一点,我走了这么多国家,我觉得新加坡这个城市很安详,感觉不到危机感。 今日艺术网:艺术创作是非常自由的,没有制约的, 程亚杰:而且由于她处在东西方的结合点,观念上与我们也有所不同。就我的感觉来讲,中国人最关注的还是传统艺术,而新加坡不是,因为新加坡多种族,多语言,多信仰,所以各个风格都有,都可以并存。 今日艺术网:您是否关注国内的艺术圈呢? 程亚杰:有啊,因为在很多的拍卖上可以了解到国内的情况。但是我不单单是看中国,也看其他的。我觉得中国这两年艺术市场迅速的发展是很正常的。台湾经历过,日本经历过,现在中国在经历,这很正常。但是,中国的承受力和耐力会超过日本、台湾,因为中国国家大,能量内需大。所以我觉得在艺术品市场的这个波浪里,中国会比它走的持久,但是我讲的是波浪,这里有很深的意思。其实艺术市场的拉动和国家的经济挂勾的,其实画还是那些画,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讲画有没有进步,因为是经济有了进步,作品才被国际关注了。 今日艺术网:您的视野特别广。 程亚杰:没有,我只是对很多事情感兴趣。 今日艺术网:关注点太多会不会影响您的创作? 程亚杰:你看——达•芬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