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重新审视近现代书法
                            
日期: 2009/1/7 13:21:30    编辑:王旭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通过我本人的以上观点,中国的书法史从汉末魏、晋唐到明代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他的时代风貌始终是存在的。只不过今人一直以为,中国书法是在传承中灭亡的艺术,这是无知的。真正的书法走向衰落,要从康熙以后,特别是清中晚期开始说起。一来是人们错误地对赵孟頫、董其昌的不公正评价,盲目得对王铎、傅山笔墨形式大为肯定,使人们在思想上对书法的理解开始局限于形式;其次,画家的知名度远远盖过了书法家,所以,书法地主导权落在了画家的手中;最后,新思潮文化的推广,以及文字的简化,使中国书法从衰败都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清末书法,是衰败中挣扎的一个历史;民国书法,是在濒危中堕落的一段清末余晖,当代书法,是在灭亡中安于颓废的一段黑色幽默。我大致将清末、民国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书法家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评价,供大家参考:
康有为书法,自身卓越、理论欠佳

一直以来,人们对康有为书法的认识是夸大的。康有为是以碑入书的书家,她崇碑贬贴。她的书法的优点是用碑写贴,篆书用笔。以贴学的形式弘扬碑学。事实上,她的书法根本,依旧是来自于贴学的精神。他对碑学的深入远不及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不难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他的书法缺乏神采,精神涣散,笔墨凌乱。这是他的致命弱点。他没有将碑学和贴学的矛盾处理和谐。所以,康有为的书法在书史上只是一个现状,却不能留痕。他过分地尚碑,是一个偏激的过程。我已经说了,书法的精神归根结底属于贴学,碑石只不过介于愚昧和创造之间,在文化上色彩暗淡。大多碑石,只不过是工匠之作,与作者地本意是相违背的,或者是扭曲的。这个我们不难理解。古代的文人大都清贵,气节高雅,他们不会屈身于雕木磨石的劳动之中,最多的只是花些银两,找人刻石立碑。

当代的书法家依旧以金石为上,整天抱着康有为的印刷品进行临摹。他们过分的以为,金石书法是书法之正宗。其实是一种愚昧与奴役的过程。愚昧取之于甲骨以及原始的符号记载,模仿图腾崇拜。奴役的根源来自于将书法的主导权和经营权上缴给了清末画家,片面地对康有为的书论全盘接受。如果说,中国书法是一个金石为宗的历史。那么,合理的答案应该是画家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命运。从宋、元、明以来,书法的命运一直掌握在画家的手中,单纯的书法家只是肤浅的追风过程。绘画和书法的高度统一,决定了画家主宰中国书法是合理的,但书法家主宰绘画却显得底气不足。理应是,中国书法的理论高度是高于的绘画的,因为,书法是一门法度严谨和精神高雅的艺术,在变于不变中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变则歪门邪道,不变则甘为走狗。所以,中国书法是一门大文化,是人们登上艺术顶峰的一道鬼门关,最终拼的还是文化高度。修养浅薄,只能止步门外,或者原地踏步。晋唐将书法水平的好坏,直接纳入仕途,这就是书法高于绘画的一个例证。只不过宋元明清以来,由于人们对绘画的重视,画家的影响力淹没了书法家,从而是书法屈尊于绘画之后。陈传席说,书法从古至今不能作为一门专业。这是对书法艺术地歧视,对绘画进行空中楼阁的提高。事实是,今人对书法的认识是肤浅的,对书法历史缺乏系统地深入与研究。如果书法不能成为一种专业,那么,绘画将失去基础,根本谈不上艺术。

对于康有为的书法,其实是妥协画家以后,给书法家挣回面子的一个过程。最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头到位地折腾了一番,还是落在了清末画家的阴影之中,自己的书法艺术以失败告慰历史,将垂死挣扎的余晖留给了后人。所以,中国书法史是开篇高于绘画的艺术,落幕于被绘画淹没的惨状。康有为应该归结于这一惨状的一位挣扎者,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后的一缕余晖。

于右任书法,碑贴结合,笔划简单

于右任的书法依旧是清末画家的面貌,只不过自己走的高贵了一些。他的成功之处就是将赵孟頫的书法变为己有,融进了自己的金石书法中。有人说,于右任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后的一位书家,我看不然。客观来讲,民国的书法只是一种文化人的手迹,谈不上史诗高度。于右任在书法的形式上是程式的,他的用笔、以及他的章法都是千篇一律的,在书法理论上缺乏神采、意韵欠佳。严格的说,中国的书法史应该结局于赵之谦。他后来所有的过程只是一种在翻版中创造的工艺手段。宏观上,可以将康有为、以及的民国的一些书法家纳入书法史。从清末到民国的书法都是一种粗糙的形式艺术,书法在理论上走向愚昧,在风格上走向粗糙。粗糙的根本来自于过分的崇尚金石,祸源于赵之谦和吴昌硕。看于右任的作品,第一幅作品极为新鲜,再看第二幅、第三幅、或者更多就感觉低级趣味了。用笔上的程式、笔墨上的老套、章法上的死板(条幅对联居多、落款简单、印章总是白底红字)。其实,都是一种缺乏文化的症状。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晋唐诸家、宋四家、赵孟頫、鲜于枢、以及元代的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等人,他们的书法不同时期的风格明显,精神和面貌都不大一直。这即证明了他们书法进步的过程,也证明了他们的书法是一部书法史的演绎过程,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说服力强。所以,清末以来的书法家,不光是于右任再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这是整个时期的笔端。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