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吴冠中的尴尬
                            
日期: 2009/1/7 13:36:04    编辑:王旭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吴先生的委托人某画廊老板说,“吴冠中先生对这次造假刊假事件之所以如此重视,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更主要的是为了要尽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因吴老多年来不卖画,假画不会对他有经济方面的影响,但这批画一旦流入市场,每张画价位都要在几百万元,数千万元的赝品将导致本来就混乱的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特别是将给收藏家造成巨额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吴先生不出来说话,就意味着默认。尽管吴老已88岁高龄,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特委托我来做这件事,足见吴冠中是一位具有极强社会责任感的、令人钦佩的艺术家”。有点意思,吴先生终于赢得了画商的夸奖,估计这次他的身价和作品都会大涨。画家本人打假是画家自己的事情,这个我没有什么看法,只要他的精力多可以去折腾。但更多的画家的打假目的只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作品身价,和自己的在社会中的影响,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暴利。现在可谓是报刊满天飞的时代,传统的刊登广告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唯独画家打假,上法庭维权才是新鲜事,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我的建议是,有政治身份的画家,必须是社会责任第一,不管是“两会”期间、还是国家法定“打假日”,首先关心的是社会同行中,以及群众的实际困难,而不应该是自己的事情。写一份“委托书”用什么稿纸不可以,非得浪费“集体”的那张红头稿纸呢?是不是耍官瘾啊?借助“两会”搞宣传是一些群众身份画家的事情,他们是和媒体联手策划下进行炒作的,这已经不成为秘密。对于吴先生这样的特殊身份的画家,出现这样的举动,值得深思。

二、进行美术一心为农民,确陷进了“剽窃门”事件

确切的说,美术为人民服务他只是一种口号而已。当代的艺术家几乎没有这样的深度。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品必须是有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的艺术家,处处维护自己民族的东西。像一些所谓的提倡艺术世界化、以及艺术无国界化的艺术家根本没有资格去谈这些问题。其实,“美术”这个词,本身就具备很大的狭隘性,他是西方引进的产物,他更多的是直观的、肤浅的、形式主义、冲动的造型之美。他不具备中国书画所要求的一系列思想性和民族性的内涵高度。当今,有更多的“美术家”力图反对潘天寿等这样的大师,说他们的艺术老态龙钟、缺乏“创造激情”。其实,潘天寿的艺术以及他本人的艺术理念是格独特、包容万象的。他的作品诗书画印绝佳,风格奇趣,有开宗立派之劳。而他并不是反对西画的艺术家。他同时也认可中国的画家可以或多或少的借鉴点西方的素描等绘画技法,为自己的艺术服务。不过,他还是力主自己民族的东西,反对艺术的国家化。对于这点来说,他即使包容的,也是思维清晰的。艺术可以多元化,但绝对不能国际化。如果艺术能够国际化,那么人类就要大变种。即便是艺术国际化,那么,国际化的艺术的开宗是哪国艺术呢?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是,写了一些诸如《不向西走,向哪走?》的文章,阐述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抛弃中国传统,鼓足胆量,根据现状临摹和借鉴一些西方的艺术品。这就无形中以及西方艺术作为世界艺术的开宗,有点说不过去。吴先生的美术作品(很抱歉,我不能用艺术这个词)是没有任何中国书画的痕迹存在,尽管或多或少地强调一点中国画的“形式”,那只是皇帝的新装。虽然他本人一直说自己临摹过好多宋元明清的东西,这从他的作品中实在无法发现这一点。如果他真的有这样丰富的阅览历代经典的能力,那么他本人恐怕现在又多了个鉴赏家的身份,但未曾听说过他会鉴定字画,估计他只会鉴定自己的画。

吴冠中之所以挖空心思地进行自己的“文字画”创造,其实质是弥补他在书法上一窍不通的尴尬。将绘画作为装饰有点扮个年画的喜庆,讨得农村老太太们的欢喜,但将书法也搞成装饰画,恐怕只能是“文字画”了,绝对不能叫“书法画”,或者与书法这个词来搭边儿。吴先生说中国的书法农民看不懂,要进行改革。这话有点绝对,如果你给一个没上过学的文盲他肯定看不懂,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南方有些地方的农民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这有何希罕的呢?如果你给他讲英语或者是法语,他更觉得不可思议,或许会怀着好奇围观你。第一次上外语课的学生,都会听见老师讲鸟语,会捧腹大笑到底,但日积月累会觉得恐惧鸟语,还是自家的方言说起来过瘾,方便、亲切。话又说回来,并非好多农民看不懂中国书法,你不妨到西北的一些农村去考察一下,他们对书法的追求,甚至超过了绘画,甘肃一些农民把自家的耕牛都卖了,收藏书法作品,难道他们是纯粹不懂吗?我到过西北好多的乡镇和农村去参加过省组织的文化下乡,那里的农民总是很早的出来排成一条长龙,收藏书法家的作品。有的老太婆甚至在活动完了以后,还围观着书法家,要求多留点书法作品。我一直有这个感触,你可以在北京的大街上挥毫泼墨一番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也没有人会说你的不好。但如果你在西北的某个地方,即便是在乡镇或者农村,就连几个老太婆也会远远的笑话你书写的姿势不对。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我在下乡的时候,一位兰州大学的同学接过我的毛笔,本打算自己展示一下才艺,还没有下笔,却被远处的一位老太婆喊停了:“年轻人,握笔姿势不对,一看你就是外行。。。。。。”其实,他的下笔真的好比镰刀砍柴,显得很僵硬,当代的艺术圈里这样的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多的是。个个都高喊着口号艺术为人民,甚至是美术为农民,其实还不是忽悠人嘛?到头来只能是人民为艺术家,农村为艺术家,艺术家往往和人民(农民)较真儿。有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见一个民工就送呢?大街上乞讨的人赶得上找工作的人,有人一直说自己的作品动辄上百万、千万、怕被别人造假,流散到市场,给社会带来危害,给收藏家带来损失,那么,如果让一些无家可归流浪者,让一些衣食无着落的农村有能力仿造这些作品,脱了贫,何尝不是一种社会贡献呢?为什么大家总是要首先强调收藏家的利益呢?只有一句话:美术为老板服务!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