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何为变化?与吴冠中先生商榷
                            
日期: 2009/1/12 10:17:39    编辑:王旭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文章中的“经”与“权”,与“受”与“识”,“法”与“化”对应。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先受而后识,这一切都是在常理的基础上进行,借故开今,画至化境,驱除画之甜、邪、俗、赖之大忌。古为宾,我为主。
吴冠中先生对《变化章第三》的释义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吴冠中先生在行文中说:“今人不明乎此,总说‘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这一派愚昧胡言,居然成为当时画坛的权威论点,确乎处于对真理的维护,似未考虑被围攻的后果”。事实是,历代论画都以“六法”为基础,绘画进入文学化时期,宗传统而创新是文人画的根本要求,古之圣贤,胸怀高逸,以石涛八大为代表的士人,远尘而脱俗,维护真理是必然,但被“被围攻”是扑风捉影了。文人论画的实践意义在于提升画人之层次,提升绘画之品味,目的是将士人画与工匠画分开,将士人与工匠分开。古之圣贤作画,画即诗中意,诗为画中禅。而吴先生所从事的艺术以装饰为主,画不兼字,无笔无墨,无海涛、无资任等,正是石涛所抨击的对象。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吴先生还说“另一问题是对‘某家就我,非我就某家’的分析。也曾有人说我的某些作品像美国现代画家波洛克(已故),而我以前没有见过他的画,四五十年代之际在巴黎不知波洛克其人其画,我根本不可能受他的影响,是‘他就我,非我就他’了,当然,他也并非就我”。 “某家就我,非我就某家”这的确能让吴先生或多或少得到解脱,具体谁就谁,谁役谁,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吴冠中先生认为学生阶段重“写生”是偏激的
吴冠中先生说:“这一章”引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术教学应从写生入手还是临摹入手。临摹入手多半坠入泥古不化的歧途。必须从写生入手才能一开始便培养学生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因此引发出丰富多样的方法。无可讳言,中国画正因对大自然的写实能力先天不足,画面流于空洞、虚弱,故其成就与悠久的历史相比毕竟是不相称的。
“学生”这个问题是比较笼统的。有初学者,有入门的,也有深入其中的,或有造诣深厚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初学者当然先要临摹古人之迹,学骨法用笔、经营位置,学随类赋彩。写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气韵生动、应物写形、传移模写。也可以勉强地说,临摹是读万卷书,写生是行万里路。当然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也是大知大授,小知小授,劳筋骨、苦心志的过程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临摹是借古,写生是开今。处理不好临摹和写生的关系就会是空中楼阁,轰然倒塌。王廙与王羲之论画:“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这可能只适应于王羲之这等造诣深厚者了。吴冠中先生之所以片面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是错误理解了经于权,法与化、受于识的涵义。
“中国画正因对大自然的写实能力‘先天不足’,画面流于‘空洞’、‘虚弱’,故其成就与悠久的历史相比毕竟是不相称的”。写实不能等同于写真,其目的是气韵生动,它是文人画一重要创作蹊径。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及倪瓒之清逸简远、王蒙笔力扛鼎,八大之气韵淋漓等等怎能和“空洞”、“虚弱”划等号呢?吴先生的“写实”的概念是什么呢?既然否定了中国画的写实,那么在出书大谈石涛之尊贵就是戏弄中国文化了。
附:《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原文
古,包容了知识的积累,也是后人治学的工具。能融会贯通者则不肯局限于原有的积累知识,而必须演化发展。然而,囿于古而能化者,还不见这样的人啊!遗憾,泥古不化者,反受了只是之约束。之局限于似古人则只是当然就不广,故有识之士只借古以开今。所以说,“至人无法”,并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就是要害,石涛一再阐明杰出者总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创造与适应的新法,这样的法才是真正的法。凡事有经常性,便必有权宜性,有约定俗成之法便必有法之变化。了解了经常性,便须应之以权宜之变;懂得了法,便须着力于变法。
绘画是包罗万象多变之大法,表现山川形势之精华,古今造物之陶冶,阴阳气度之流行,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作自我性情之陶泳。今人不明乎此,不明乎此,总说“不明乎此,动则曰:某家皴点,可以立脚。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某家清澹,可以立品。非似某家工巧,只足娱人。”这一派愚昧胡言,居然成为当时画坛的权威论点,确乎处于对真理的维护,似未考虑被围攻的后果。他进一步说:这是我为某家当奴才,而不是某家为我所用。即便酷似某家,亦只是吃人家的残羹剩饭,我自己有什么呢?或有人对我说,某家可使我博大,某家可使我概况简约,我依傍谁家的门户呢?我排列在哪个等级?也哪家相比?效法哪家?仿哪家点染?仿哪家的勾勒皴擦?仿哪家的格局章法?如何能使我即古人而古人即我!这都只是只知有古而不知有我。
我之为我,自有我自己的存在。古人之须眉,不能长在我的面目上,古人的肺腑,不能进入我肺腑。我只从自己的肺腑抒发,显示自己的须眉。即便有时触碰上某家,只是某家吻合了我,并不是我迁就了某家。是同一自然对作者启发了相似的灵感,绝非由于我师古人而不化的结果。
这一章引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美术教学应从写生入手还是临摹入手。临摹入手多半坠入泥古不化的歧途。必须从写生入手才能一开始便培养学生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因此引发出丰富多样的方法。无可讳言,中国画正因对大自然的写实能力先天不足,画面流于空洞、虚弱,故其成就与悠久的历史相比毕竟是不相称的。
另一问题是对‘某家就我,非我就某家’的分析。也曾有人说我的某些作品像美国现代画家波洛克(已故),而我以前没有见过他的画,四五十年代之际在巴黎不知波洛克其人其画,我根本不可能受他的影响,是‘他就我,非我就他’了,当然,他也并非就我。面对大自然,人各有智慧,无论古代现代、西方东方,都会获得相似的启迪,大写意与印象派,东方书法与西方构成,狂草与抽象画。。。。。。我曾经选潘天寿与勃拉克的各一幅作品作过比较,发现他们画面中对平面分割的偶合。若能从这方面深入探讨,将大大促进中、西美术的比较研究。

选自王旭《我读苦瓜和尚画语录》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