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波 李波的作品也明显地透露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比如零散性、多元化。他像是一个图像的收集者和归类者。在浩瀚的图像世界中寻找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形象资料,然后把他们重新归类、编排,串联成自己的故事。他所做的是把那些普通图像废物利用,使之复活,这有一点像收藏家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在集中和归纳的过程中,重新寻找和突现那些收藏品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现在李波的画面中,有点像很多80后热衷于收集儿时的铁皮玩具,李波也是收集“玩具”成瘾,只不过他是用绘画的方式收藏“玩具”。


徐震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徐震以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涉及身体的视觉作品逐渐为人所知,其录像作品《彩虹》于2001年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使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中国艺术家中率先获得很高的声誉。08年11月在长征空间的个展“可能性第一”中展示的两件作品针对评判标准,面对创作中体系的刷新,击打中国三十年当代艺术创作的过程,拷问中国当代艺术和所谓的国际艺术的关系,旨在形成各种新的“可谈判点”,以种种可能性引发艺术界的激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