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当代艺术:“山寨”的,抑或“庙堂”的?
                            
日期: 2009/2/16 9:46:33    编辑:鲁明军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就目前而言,不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当代艺术都更像是“山寨”的,而非“庙堂”的。反思当下,其真正意在回到一种“庙堂”精神,而至于形式是不是“庙堂”或“山寨”都不重要。而从这个层面上,我也并不觉得,主流的、官方的就一定或应该是反当代艺术的或去当代艺术的,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在根本层面上不成为问题,也不应该成为问题。因此,笔者以为,一方面“山寨”如何成为“庙堂”的“山寨”是迫切需要反省的根本问题;另方面,作为“庙堂”的专业学术期刊也需要进一步反思,而应试着将视角置于更宽的维度,特别是对于当代艺术的深度关注,这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促进了既有“山寨”本身的“庙堂”化。可见,所谓“山寨”与“庙堂”之争,根本上是“庙堂”与“庙堂”之争,看谁更加“庙堂”,看谁的“庙堂”更具反省、批判和建设性意义。
以上告诉我们,所谓当代艺术,既不是“山寨”的,也不是“庙堂”的;它既可能是“山寨”的,也许是“庙堂”的。换言之,标榜为“山寨”的不一定是当代艺术,而主张“庙堂”的亦非一定是反当代艺术的。作为当代艺术,持守“山寨”式的反省、批判姿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姿态背后的“庙堂”(或专业、原创、精英)精神。而此时,即便已不是“山寨”也不重要,因为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警惕和防止本质层面上的“山寨化”。

三 大众的,抑或精英的?

“人人都是艺术家。”博依斯(Joseph Beuys,1921-1986)的这句话推进了当代艺术的去艺术化。而去艺术化或非艺术化的当代艺术也将博依斯及其艺术推向了极端的虚无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契合了博伊斯所言,但同样也使其陷入虚无的境地。因此,讨论当代艺术的“山寨”与“庙堂”之争,其实还是一个较低层次的反省,根本还得追诉到一个大众/精英层面。亦即,当代艺术:到底是大众的?还是精英的?
按照惯常的看法,当代艺术当然是大众的。即便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也要基于或围绕底层、弱势、草根、边缘等展开反省与批判。因此,无论是“底层叙事”、“反抗精英”等无不是建立在大众基础之上。问题就在于,当人人都成为艺术家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人都具有这样的叙事、反思及批判能力了呢?因此,大众的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大众化是有区分的。前者指的是当代艺术以大众作为关注对象,而关注者则是精英,其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价值关怀;而后者指的是当代艺术本身的大众化,即博伊斯所谓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我们所身处的正是这一现实:人人已然是或可能成为艺术家。而这自然导致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精英不再精英,大众更加大众,“山寨”式的庸俗文化、流民精神也由是而生。表面看上去,“山寨”的兴起与当代艺术的大众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根本还是对大众化的一个延续或推进,只是比大众文化还庸俗,还虚无。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对于当代艺术而言,不妨分两个层次加以理解,一是艺术之为艺术,其必须是精英的,亦即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其必须是具有一定资质、关怀和批判精神的知识精英;二是当代之为当代,其必须是大众的,亦即其关注的视野必须是人之普遍的或通常的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其消解了大众与精英的界限,消解了一切意识形态的藩篱和制约。因此,所谓当代艺术既不是大众的当代艺术,也非精英的当代艺术,而是精英的大众的当代艺术。易言之,当代艺术既不是大众的,也不是精英的;或者说,它既是大众的,也是精英的。

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山寨”式的恶搞、解构、批判、颠覆的确不乏反省意义,但归根其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当然,赋予“山寨”以“庙堂”精神,并非是回到绝对的“庙堂”中,而是通过这一“去山寨化”的反省与实践,实现对“山寨”的重构,从而使其建设性大于破坏性。至于此时还是不是“山寨”并不重要,只要还能保留些许其所特有的反省和批判意义便足矣。同样,赋予“大众”的当代艺术以“精英”底色,亦并非是回到绝对的“精英主义”,而是通过这一反省实现对大众化本身的重构,消解其低俗、虚无的一面,赋予其审慎、理性、批判的内在精神。

注释
[1] 学界通常认为,所谓“山寨”指的是一种仿冒、伪造,其特点是通俗、流行。与之相对的是正统、原创、“庙堂”等语词。需要赘述的一点是,“山寨”文化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大众文化,其并非仅只体现的是一种平民精神,大众精神,而更像是一种流民、乃至流氓精神,具有一种江湖色彩。
[2] 反讽的是,全国美展的开幕式上至少有文化部长、美协主席在座,宋庄艺术节上在座的则只有通州区区长,活动主导的也仅只是宋庄村委会主任。这也告诉我们,别说是被全国美协,一个小小的宋庄就足可“招安”中国当代艺术了,还谈什么批判精神,谈什么独立立场。
[3] 《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见:http://cssci.nju.edu.cn/lyk/ys.htm,取用时间:2009-1-12。
[4] 秋风:《文化不是非庙堂即山寨》,见:http://see.oeeee.com/a/20090105/682448.html,取用时间:2009-1-11。

(鲁明军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