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创造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品;作为民间化的公共艺术展示空间为公众提供了接受艺术熏陶的难得的场所。目前,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形象的一个窗口,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一个平台。2007年,来798参观的人数达到了150万人次;2008年仅北京奥运会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园区到访人数就高达70万人次。许多国外政要先后慕名参观过798艺术区。798艺术区的出现,为古老北京的文化形象增添了一张现代名片。此外,798艺术区使其周边形成了一个“泛798”的氛围,包括饭店、地价等,因为798艺术区的存在而大大增值,人文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紧邻798”成为周边最常见的广告词。上述这些价值是无法简单地用经济效益来估量的。
管理需要规范化
艺术园区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已经非常普遍。798艺术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艺术园区发展中也带有普遍性。
衡量艺术园区的价值,不能只看GDP,不能只盯着艺术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而应把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作为创办艺术园区的首要目标,把艺术区的文化含量和品牌增值作为衡量艺术区经营状况的主要标准,从培育城市的无形资产的角度谋划艺术区的发展。杭州创办西湖创意谷艺术区就是一个例子。西湖创意谷紧邻西湖,前身是一个中学,学校搬迁以后,如何利用这块黄金宝地,曾有各种考虑。如果仅从经济效益上讲,最佳选择是盖宾馆,但杭州市上城区政府考虑与西湖人文景观的协调性,决定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把它建设成一个艺术园区。西湖创意谷的建设,为历史底蕴深厚的西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管理水平决定艺术园区的发展水平。目前,艺术园区大都由业主来管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弊端很多。管理艺术园区既要懂经营,还要懂文化。而业主通常都是企业,企业经营目标与艺术园区经营目标不一致;企业虽然经营产品有经验,但对经营文化品牌往往不擅长。目前由业主直接管理的做法应该改变,不妨选择有相当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的文化传播公司,包括国外知名文化公司,在明确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对艺术园区实行托管,达到1+1>2的效果。此外,还要成立由专家学者、管理经验丰富的文化企业家、园区艺术机构代表等组成的艺术指导委员会,对园区发展的重大决策进行咨询和审定,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即便没有合适的文化公司托管,也要对业主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行政管理、物业管理和园区经营活动分开来,避免业主既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又负责物业管理,也从事经营活动的局面。
对艺术区的管理应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既鼓励自由创造,也确保艺术内容符合法律规范,双方都能受益。这样,有利于矛盾的合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