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上海双年展发展脉络
                            
日期: 2009/4/9 15:42:38    编辑:朱小钧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另外,虽然上海市领导出席了“96上海美术双年展”的开幕式,但要求上海美术馆“不宣传、不报道,作为美术圈内的学术交流”处理,这给执行展览的馆方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执行政府的“低调”方针。当时龚学平的态度很明确:“我是真正爱护你们(上海美术馆)的,展览需要低调处理,当代艺术如果真的惹出什么问题,整个社会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惹了问题吃苦的是你们,美术馆发展是会退步的,所以宁可稳妥一点,慢慢走,也不要因一个展览造成事件。”〔12〕

对于这种政策性的把握,上海市政府的态度考虑得更多的是艺术界的稳定问题,而不是希望通过当代艺术的展示引起艺术界的争论。所以“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在业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风平浪静的“安全过关”。馆长方增先在画册前言中指出,“在现有的大多由民间组织筹措举办的展示活动中,尚存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学术标准的权威性,运作方式的规范性,涵盖范围的包容性等等。‘96上海(美术)双年展’的推出,旨在以国家美术馆为运作中心,以政府行为的信誉优势,创立一个具有规范化制度,严肃的学术标准以及周期延续性的国家级美术展览模式,并通过今后两届的操作努力和经验积累,争取在2000年办成国际大展”。 〔13〕

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约三万人参观了展览。“由于我们各方面工作的到位,换来了参展画家的理解与支持,几乎所有画家没有使用合同中所规定的一次否决权,使我们以近19万元一次收进21位画家的29件作品。”〔14〕虽然“第一届上海双年展”规模不大,观众不多,但其波及海内外的深远影响是令主办者始料未及的,展览引起了驻沪的各领馆浓厚的兴趣,“他们热情很高,四处谈论”,国外的数家知名媒体开始撰文,以“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官方平台”为主题展开讨论。〔15〕西方国家的众多美术馆将本届展览的画册收藏入库。上海美术馆也充分显示了“开放”的姿态,在平衡政府审查和艺术界限的问题上下足功夫。

98上海(美术)双年展:基金会东风渐起

作为第一届的延续,“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依然使用了“98上海(美术)双年展”的命名,本届展览以“融合与拓展”为主题,集合了海内外50名艺术家的300余件国画作品,对中国水墨艺术在当时的发展状况作了深入地回顾与展望。在参展人选上,构筑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济济一堂的局面,在参展作品上,充分考虑了各种风格、各种艺术样式的差异,使不同类型的水墨艺术成果都得到了展示机会。开幕式后召开了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来自各地的33名学者围绕“当代文化环境中的水墨艺术”展开讨论。共收藏作品45件,完成收藏经费32万元,接待观众120000余人。〔16〕

展览由上海美术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根据李向阳《爱过这一行——我在上海美术馆十二年》的记载,这份50万元的赞助是梁洁华主动提出的,〔17〕参加过“第一届上海双年展”的陈箴、张健君、郑胜天当时作为梁洁华的艺术顾问,向她推荐了这一展事;同时吸取第一届的经验教训,本届展览上海美术馆共完成集资147万元。政府拨款100万元,上海文化局副局长干树海担任了本届双年展组委会主任,多次听取了工作报告,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为展览减免广告费用的请示作了批示,使得整个展览的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8〕

第二届展览依然沿用第一届的策展思路,但在学术上更加认真和严谨。展览开幕当天还是出现了意外,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在开幕式结束不久,在展厅内铺开一条长卷,然后开始在上面疯狂泼墨。黑色的墨汁撒了一地,使得上海美术馆不得不加强保安工作,并请辖区派出所协助安全工作。〔19〕

基金会的介入,表明上海双年展在组织结构方面向吸纳国际双年展成功经验的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为正式实行策划人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投资艺术品与赞助文化事业跟投资其他的商品一样交税而没有任何优惠,制度保障不健全的问题仍旧存在。

2000 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策划人的新开端

2000年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成功地确立了策展人制度,将国际艺术潮流和规范化的展览模式悉数引入上海本土——这一标志性的转变成为上海双年展向国际化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本届上海双年展去掉以往名字中的“美术”两字,第一次在国家美术馆里正式接纳装置和录像等创作手法。“2000上海双年展”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它是当代艺术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扎下根来的标志性展览。

“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的主题立足于对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进程的理解,进一步寻求当代城市的文化定位和吸纳当时世界各种当代艺术的可能性,以促进上海城市文化的进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位艺术家的305年作品汇聚在上海美术馆新老两座展馆之内,共分为装置、平面、雕塑、电影、录像、摄影等七大类。在展览期间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32位中外学者展开热烈讨论。两个月的展期内共有4万名观众观看了展览。〔20〕

这届双年展也为中国进入WTO以后,上海艺术展览应该具有的开放形象进行了成功的预演。展览邀请了法籍策展人侯翰如、日本策展人清水敏男、上海美术馆的张晴和李旭四人组成策展小组,中国艺术家由张晴、李旭推荐,侯翰如和清水敏男负责推荐、介绍和联络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参展。国外策展人推荐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必须经双年展艺术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这一规定使得双年展的参展作品始终在上海美术馆的控制之下。

在邀请艺术家和作品的过程中,上海美术馆和国外策展人曾发生“不计其数”的争执。侯翰如推荐的艺术家林荫庭的一件装置作品,内容为一个独立的玻璃幕墙空间,艺术家要在玻璃幕墙上刷一段话,原本计划用鲁迅的原文,被艺委会否决后换成了天气资讯——“北方有一股强冷空气将冰镇上海”,执行馆长李向阳要求将“北方”换成“南方”,侯翰如则强调要尊重艺术家的创作,争吵的结果以侯翰如最后妥协告终,这个当时在世界排名第六位的策展人虽然有自觉的批判意识,但还是要适应有“中国特色”的上海双年展的运作模式。〔21〕

馆长方增先说“侯翰如因为要追求展览品质,和馆方的争执一度骂得很难听,他甚至说过你们上海美术馆真是有眼无珠这样的话。”方增先虽然体谅侯翰如要求的艺术水准很高,但是在作品把关方面有他既定的准则:第一,政治波普不能搞,和政治相关的作品坚决不展览;第二,涉及军事,作品中有刀、枪等物件的作品不能用。第三,行为艺术不支持,行为艺术一旦批准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变数,不清楚在展厅中会有什么新行为产生,而且行为艺术会吸引观众围观而冲击了其他作品的展示效果。〔22〕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