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余丁:青年美术家队伍现状调查
                            
日期: 2009/5/6 9:38:33    编辑:余丁     来源: 美术家通讯    

  灰色记忆(布面丙烯) 高 瑀

  他们刚出生时,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文化界充满了“学术性”反思,新潮艺术大潮涌现;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中国又开始呈现“商业中心主义”以及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文化特征;新世纪以来,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技术化、图像化、消费化等等错综复杂的情景影响着每个80年代的“新新人类”。由于20多年来的人生历程充斥着数字化的产品,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文化的碎片化成为时代的特征。反过来看,每个参与者又是这个时代中小小的点,在图像化的领域里展现着各自的个性。

  就业状况不够理想

  在对北京地区78位已进入市场的80年代艺术家的调查中,拥有研究生(包括在读生)以及同等学历的有18位,占23%;有外国参展经历的有19位,占24%的比例。

  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从近几年来的就业报表可以看出:中国画专业作为一个非实用性美术专业,社会需求量较小,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对于这个专业又不现实,一般就业方向主要是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各类学校,在市场上活跃的“80后”寥寥无几。油画系的毕业生落实单位的并不多,有一部分是走自由艺术家的道路或者出国,还有一些准备继续考研。版画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大乐观。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学习根基扎实,知识面广,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也比较多,想从事设计等实用美术的工作有很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途。雕塑系大部分毕业生对大学中学教师、雕塑公司、环境艺术公司、城市设计等工作比较热衷,但从整体看来,他们对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很少有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多的选择是转行做其他工作,开拓向其他方向发展的空间。壁画系毕业生在就业上总体可归纳为进入高校任教、自由职业、继续考研和出国四大类。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参加工作的较多,并且从事符合自己专业的人也要多一些。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中工作的占多数,集中在大学中学教师、各种企事业单位、自由设计师等。

  据调查,“80后”的就业状况不够理想,但对于从事艺术的他们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年轻人可能走上独立艺术家的道路。

  创作风格及艺术观念

  纵观整个80年代,所谓“80后”的艺术创作目前尚谈不上新的创作方法的贡献,他们所运用的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体到艺术创作而言,并没有一种所谓共同的“80后艺术”:他们一方面背负着波普、玩世、艳俗、实验水墨等等所谓新传统;另一方面样式的多元也难以将他们归纳在一个共同的范畴中来提出新的创作方法。

  80年代出生的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性格,也不存在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都是多元的。

  代表人物如高瑀1981生于贵州龙安,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因为自制“熊猫”的戏谑与残酷,而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198l生于山东烟台的迟鹏,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现已经是京城艺术圈内颇受瞩目的新星,甚至有人预言他将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黑马。其作品描述了中国当代都市青年的心态,并以一种暧昧的情绪挑战传统的伦理和道德约束,以某种叛逆性和顺应性混合的面貌在年轻艺术家中独树一帜。

  市场行情

  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引发了美术馆与画廊对年轻艺术家资源的争夺。这场从2006年起就已白热化的竞赛,俨然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尤其是2007年,无论是官方的美术馆还是商业画廊,都纷纷推出大型群展,商业画廊更是奇招迭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艺术市场对青年艺术家资源的争夺正在往“低龄化”方向转移。这场争夺战受当代艺术拍卖热所刺激,一开始是以跑马圈地的方式出现。各大美院的学生与毕业生的作品成了各大机构的“必争之地”。

  一些画廊也以操作和推广年轻画家为主营,如“星空间”艺术中心、偏锋新艺术空间,还有外资企业加入的,如有新加坡资金背景的北京季节画廊等。纵观整个“80后”的市场,架上油画依然是最红火的艺术门类。但现在要规划出“80后”艺术家的风格与代表人物,时间尚早。从市场拍卖的成交记录来看,崭露头角者作品价格已达6位数,但也有价位相差很大。毫无疑问,大部分的“80后”艺术家还需要市场的培养,需要更多的磨练和思考。

  结 论

  经调研显示,在目前美术界,“60后”艺术家已成为整个“艺术世界”的中坚力量,是最有话语权的群体;“70后”美术家也开始崭露头角,但比起“60后”,他们似乎较弱;而“80后”更年轻的艺术家们基本刚刚离开校园,有些虽较早进入艺术市场,但都处于风格探索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创作方法论。

  从受教育背景上看,中国的艺术家虽大都来自大专院校,但分化较大,面貌多样。有些画家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低俗的一面,他们一般都是由西方画廊和基金会支持;而依靠体制内艺术系统的青年美术家们,创作上都较正统、符合主流趣味。可见,有时候创作与受教育背景关系并不大,而主要取决于毕业后进入哪个系统,而市场和资本对艺术家的控制已经不可小觑。就目前生存状况而言,当今的艺术家都是社会崛起的“新中产”,但比较起来,“60后”要优于“70后”,而“80后”基本都是刚毕业或在校的学生,有的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从艺术理念上看,“60后”的内部分化最大,他们社会经历丰富,所呈现出的景观也是最丰富的; “70后”艺术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创作上难以有“60后”学院背景浸淫的“单纯”,他们的创作已经开始自觉地进入市场,甚至配合市场。而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他们的精神也难以像 “60后”那样有力量,其艺术中的“残酷暴力”“病态躯体”“恶俗”等倾向至少说明了这代人在精神上的“废墟”虚无主义倾向。而“80后”是所谓“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生活于一个更加成熟的“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第二媒介时代”,透明却可以任意塑性的所谓“果冻品质”不能涵盖所有“80后”, “七零八落”的杂乱不确定性可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总体来讲,“80后”具有“70后”那种虚无倾向并向“60后”的“现实主义”回落的趋势,而这能否成为一种真正的画面品质,恐怕“外部支撑环境”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系中国美术家协会调研报告内容,课题项目负责人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摘自《美术家通讯》2009年第1期,发表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