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家陈丹青
                            
日期: 2009/5/12 16:49:25    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西藏组画,久已成了我难以改口的标签,其实我二度进藏的画,并不止那几件。
1976 年秋我第一次去到高原,停留四个月,先后画了三幅大尺寸创作 :《泪水洒满丰收田》《华主席和西藏各族人民在一起》《西藏人民欢庆打倒四人帮》。只看标题,全是那年接连发生的国家大事:毛主席逝世、华国锋登台、“四人帮” 就捕。其时我 23岁,混在农村七年,得缘弄这些大创作,画得很开心。
那年年底,《泪水洒满丰收田》送到北京参选全国美展,居然入选了。展完运回拉萨,搁置仓库,几年后卷回家中, 扔在床下,直到 1994年才想起来,回国时又跟破席子般卷去纽约,展开、绷平,悬在画室东墙。世纪末,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展,借去挂了一挂,返还时竟给装在考究的木箱里,新世纪又随我回国了。
另两幅大画,因西藏所属西南地区,当年被划在成都展览,事后要是没给毁了,如今应该在四川哪个角落靠墙搁着吧。庆祝“四人帮”倒台的那幅只画了几天,胡涂乱抹,出现华国锋的那幅倒是比《泪水洒满丰收田》更画得放肆而松动。当然,三件作品的场景一律生掰硬造,说得好听点,就是凭空想象。
1980 年我再度去到西藏,画成毕业创作,即后来被称为“西藏组画”的几幅小画,成于三月到六月间。1981 年趴在美院宿舍板铺边又画了两幅,分别叫做《风吹草低》和《荒原呼啸》,翌年我就出国了。在纽约,西藏绘画可以谋饭,弄了好几年,然而远离高原,怎么也画不过拉萨那批画。80 年代末我收起所有素材,洗手罢休,再也不画西藏了。
两次西藏行,相隔四年。头一回时在“文革”终点,《泪水洒满丰收田》与翌年那届全国美展,恐怕是 1949 年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最后一次集体展示。那年月,我像所有知青画家一样,竭力模仿国内名家堆叠厚颜料方笔触的苏式画法,瞧着宽袍大袖的西藏人,满脑子苏里柯夫或德加切夫。当我在布达拉宫西南侧劳动人民文化馆一间小屋子里瞧着画布,走近退远,自以为是个“苏联”革命画家。第二回去西藏,正当改革开放前夜,不但世道大变,我也见识增长,画画时拼命默诵库尔贝、勒帕日、柯罗、米勒的朴素画面,自以为是个“法国”古典画家。毕业作展出后,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陈述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画出这些画,多年后我才恍然 :所谓西藏组画只是 1978 年“法国乡村画展”来华展出后的私人效应,而当我在画展中梦游般踯躅不去,中学时代躲在上海阁楼临摹欧洲画片的记忆,倏 忽复活了。
偏爱、未知、半自觉,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这本集子里摘录部分西藏日记,快有三十年不曾打开了:我读到自己只是天天观看、兴奋,一幅接一幅画。门外的大太阳照着成群结队的西藏人,我从他(她)们的脸和身影亲眼看见“苏联”或者“法国”的“画法”,心里有个声音轻轻地说 :对啊!就这样画,就这样画……那时,欧洲绘画的美学是我与西藏的中介,就像西藏—谢天谢地—是我与欧洲绘画的活的中介一样。
这是模仿吗?我愿意是。我只会模仿,它助我达成摆脱与追求的愿望,这愿望在“文革”结束前后是那么真实而迫切 :当苏里柯夫式的悲剧性画面指引我描绘哭泣的人群,“文革”主题挣脱了教条 ;当我目睹法国经典的真迹,亦步 亦趋,我果然洗去了二手的苏联影响。
可是三十多年前我既不曾意识到这些,也根本不想它,只是自顾自地画。日后,纽约的漫长生涯将我的过去逐渐 推远、隔断,新世纪回国再看这些小画:当年假想的所谓“欧洲”美学消失了,像是很久以前读过的翻译小说,忘了 情节,忘了当初何以为之动容。旧作却是历历在目,以每一细节提醒我:这是我年青时代在拉萨画的画 :既不是苏联, 也不是法国,我终于明白过来 :倘若没有画中一个个美丽的西藏男女赏我激情与能量,我不可能画出这批画。
近年我常被请求评价自己的旧作,问我喜欢哪一幅。有的,是那幅粗糙生猛的《泪水洒满丰收田》,因为无知而自信,因为历史的在场。至于西藏组画,我从破旧日记中惊讶地读到,在它们才画完的某一天我曾这样写道 :“现在这些画在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与我最先想象并自以为能够达到的效果,完全是两回事。”
但如今这一切在我都是两回事了。我仿佛打量别人的作品 :它们画得那么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善良。

2009 年 2 月 22 日写在北京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