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不在北京搞艺术 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副中心?
                            
日期: 2009/7/7 10:26:37    编辑:佟佳熹     来源: 新周刊    

  深圳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二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中,和北京、上海一样都是不能被忘记的:改革开放的光辉一直笼罩在这座沿海城市上空,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苑、何香凝美术馆常年都在积极地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华侨城做得更为超前,它以一个企业的方式而非基金会的方式无偿资助艺术发展,以模仿国内外画作而形成产业的城中村大芬村设计了“大芬美术馆”。

  而深圳真的能担起“副中心”的重担吗?到底是艺术为城市而穷忙,还是城市在为艺术而奋斗?

  “不能一提文化生产产业化, 政府便撒手不管, 任由市场主宰;也不能因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 而一味地关闭文化进入市场的大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一定要管好, 不该由政府出面办的文化一定要退出。”梁宇的主张显然有利于避免“政府过度干预艺术”的危险,而当代艺术能否在深圳健康发展,同时获得政府最大程度的支持,是深圳成为艺术重镇的关键。

中部艺术副中心:郑州
号召力:中原文化/河南大学/萧开愚/郑东新区

  在先锋城市们不断地创造自身出路的同时,之前位于艺术“二线”或者“三线”的城市,在没有找到出路之前,“尝试”和“模仿”也不失为务实的方法。2008年11月,郑州市规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未来郑州市将朝艺术之都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艺术之都的定位。

  这个消息让郑州本地媒体来不及反应——“我们的城市有艺术吗?如果有的话,大概也都是土黄色的吧。”一位郑州的媒体编辑在看到这个消息时,感叹“艺术离我们好远”。

  而刚刚公布的2009年河南省艺术高考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艺术考生人数一举突破10万人。按照去年郑州高考有百万考生算,每十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艺术考生。河南也成为仅次于山东的又一个艺术考生大省。很多学生和家长承认报考艺术类考试是为了“曲线救国”——以求读更好的学校,但至少他们道出了一个现状:郑州市民对艺术的价值是认同的,艺术在普通市民眼里不再是一根鸡肋。
这恰恰提示了在高度信息化的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认同当代艺术价值的可能。艺术市场的嗅觉是不会放过这个信号的。

  “郑州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来西安推介的城市。”2008年6月初,“欢乐郑州行”在西安举行推介会时,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感叹地说。“2008年,郑州旅游面临重重困难,我们只有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才能确保完成各项指标。”郑州市旅游局局长岳俊华表达了郑州推广城市文化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目前仍然以“旅游立市”的郑州,2008年9月26日举办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来自亚洲二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和中外艺术家,走进了这座人们旧印象中“土黄色”的城市。

东部副中心:上海
号召力:莫干山艺术区/苏州河/上海双年展/张晴/陈旭东/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国际画廊业/奢侈品牌与金融机构

  寄自上海的绝大部分画展请柬,落款都是“莫干山路”。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相传是干将莫邪铸剑之地。而上海的“莫干山路”既没有干将,也没有莫邪,只有大片大片的艺术区,并在此地彼此联络出一张艺术地图来。

  过去的几年间,上海一些初成规模的艺术区域都经历了变迁——浦东的画家村因房产纠纷而结束,苏州河畔的艺术家仓库遭遇拆迁危机。而莫干山路的艺术单位们,也正在讨论什么时候改变一下,重新规划或者寻找新出路。

  1998年台湾设计师登琨艳最先入驻上海苏州河边的仓库,此后一批艺术家在西苏州河路1131号、1133号仓库等地相继开辟工作室。比邻的莫干山路50号春明工业园区,“拥挤”着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风情各异”的厂房,背临苏州河。2000年5月画家薛松第一个进驻莫干山路50号。短短两年,莫干山路50号崛起为上海最大的艺术仓库群。按照一些艺术家的描述——他们的工作室,有的光线诡异,有的湿搭搭的墙面渗着水,当然也有阳光充足的个案,“可喜”的是,艺术家们各安天命。2002年5月,西苏州河1131号和1133号仓库拆迁,那里的艺术家们和东廊、香格纳等画廊的老板就近搬入莫干山路50号,同时还带来新的一批当代艺术家。2002年另一片艺术仓库淮海西路720号同样因市政拆迁而消失,这批艺术家也于2003年2月相继进驻莫干山路50号。

  现在这个原本安静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区,并且从工业园向创意园过渡。同时它的能量不断“向外”辐射——北京等上海之外的城市,总能听到“莫干山”的声音。

  如果以莫干山路为上海艺术区“演进”的标本,可以看出,上海的艺术家和他们的根据地是在不断地颠沛流离中渐渐汇聚到现在的莫干山路50号,而这又恰恰是其他一些艺术城市所经历过的,比如纽约、北京。只是是否能与其他艺术中心“同途同归”,尚待证实。

  相比一些内陆城市,上海成为“当代艺术副中心”的优势非常明显——甚至在很多艺术从业者眼中,“副中心”可以直接替换为“中心”。至少,当代艺术的“天时”和“地利”,上海都具备,唯一不稳定的“人和”因素,正有待观望。

  2008年年底,一场关于莫干山路50号改造的圆桌讨论,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始了。陈旭东带着他的“M50/莫干山50号的城市营造”计划,从建筑师的角度阐述了多功能性对于一个新兴地块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它可以让艺术和时尚的氛围在其中自然地生长,而不是硬拉一些展示活动和时尚活动在这里。不管是新的‘双塔’高层办公楼,还是艺术家住宅,都希望从硬件的角度给园区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只有人来人往,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氛围产生。地点其实不重要,就像M50,与场地相比,更重要的是有这些人、这些艺术家在。”

  如果陈旭东和他的M50计划能够按照预想实现,那么上海相比其他城市,显然多了一些看点和可能性,将它朝着“艺术副中心”更推近了一步。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