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
天津、河北,还有类似的华北城市,或多或少总会受到北京当代艺术的影响。华北的艺术家一直在当代艺术界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无论从气候与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与北京这个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以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主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从事着教育工作,同时也在追寻着自己那份艺术理想。高速似乎成为这些艺术家所特有的共鸣,安静与速度的享受给予了很多艺术家最大的思维空间。据一位往来于北京与河北的画廊朋友说:“最能安静下来的时刻便是开车在高速路上,放一段喜欢的音乐,让思绪沉静之后,再考虑艺术问题,似乎会清晰很多。忽然明白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喜欢在两地奔波,似乎是寻找那种空间和时间。”
艺术家张彪是2008年7月份来北京租工作室的,原因似乎很是水到渠成,他的很多朋友都在北京,而且自己也经常到北京,觉得在北京有个工作室交流起来更方便,另外一个原因是在租工作室之前正准备筹备一个展览,就是2009年3月底在今日美术馆和于向溟共同举办的“蠪螜主义”。他的油画作品很多,而且需要做一些雕塑和装置,那么,原来在天津的工作室不够大,作品已经放不下了,两地跑起来也很麻烦。很多装置和雕塑也要在北京做,所以就在北京租了工作室,毕竟天津北京的距离很近,开车从天津家里到北京工作室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同时,张彪也是天津美院的专业教师,所以时间的安排很机动:如果美院有课,他就在天津一边教学,一边创作,近期他在天津也有了新的工作室;这样,周末可以来北京,见朋友,处理一些事情,看一看展览等;如果美院没课,就选择在北京多呆一段时间搞创作。
对于北京和天津城市性格的描述,他认为:“北京的信息量很大,包括各个方面的,你想回避都回避不了,这样对艺术家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它会对你创作思路和心态等有一定的影响;在天津就相对要安静一些,没有那么浮躁,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沉淀下来,然后做出判断,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创作心态。我觉得北京和天津的距离正好,一百多公里,不远不近。经常来往京津之间当然对自己有影响,在北京可以使自己对当代艺术的潮流和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回到天津可以使自己静下心来搞创作。对目前自己的这种状态我还比较满意。”
谈到现今艺术家的这种“双城记”状态时,他谈到,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产生的,有许多原因,首先是首都的各种无法替代的地位,文化交流频繁、经济发达、信息快捷,还有众多的美术馆、画廊、书店、策展机构等等;另外艺术家的群落聚集几乎是一种习惯和传统,大家迷恋和喜爱这种创作和交流的氛围;还有就是艺术家的乌托邦情节,所谓自由的心态、成功的梦想等等。
对艺术家自身的独立性的影响他认为是必然的,有很多方面,特别是艺术市场。独立性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可是很不幸,这种独立性在很多艺术家那里已经或多或少地缺失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艺术市场的兴起使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更好的出路,从而改善和提高了生存境况,也激活了创作热情,可以说是件好事,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把握,只要你是在真诚地创作,创作出具有一定的学术和文献价值的作品,那么,就应该不是你去选择市场,而是市场选择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