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意义症候不是内心意识 理性主义的批评不是抽象论证的游戏,而是通过没有答案的,哲学化的直觉和激情的过度推论,探索和拓展批评意义的新空间,发现新的意义症候。 在抽象论证的新颖、抽象而富有想象的途径中,而不是在批评家的内心意识中,隐含不可表现的意义症候和意义远景。 批评产生的意义的症候和意义远景,是内容、心理和感官感觉的意义,以及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意义的一种分离和流放。 意义的症候和意义远景,是某种还未存在,还未被命名,还未被表示,还未被想象,还未被思考的意义;也是不可以思考,不可以看见,不可以想象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只能存在于批评的抽象论证与模糊的艺术状况的相互纠缠,和格斗中。 作为症候和远景的意义使我们不适,使我们的思考和记忆受苦,批评就是制造这种痛苦的机器,但这种痛苦,是实验和冒险的概念的痛苦,不是内心意识的痛苦。 意义的症候和意义远景,不是任何政治、生活、心理主观的乌托邦理想, 而是充满激情的抽象论证产生的意义的症候,是形而上的意义症候,它摧毁了自然化,经验化,生活化,直接性,心理学和内容的理解。
批评应超越学术时尚 批评应恪守某种概念和理论论证,而不应该是自由机会主义的,随机应变的,不能追随学术时尚和潮流。 某种概念和理论论证,是在学术时尚的洪流中,批评站立的一块硬地,使批评不会被席卷而去。 批评从概念和理论论证来分析艺术状况,使艺术状况具有哲学化的意义,由此,艺术状况不再是艺术杂志告诉我们的状况,不再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趣味的。 理性主义的批评能自说自话,无需受制于社会学式的批评把握和依赖的所谓客观的艺术状况。 批评的抽象论证是一种理论幻想,可以使我们的注意力,从谈论所谓客观的艺术状况,转变为谈论还没有发生的,依抽象论证的理论的幻想应该发生的艺术状况。 批评应该用理论的批判,理论的抽象,理论的幻想,理论的希望来代替所谓客观的关于艺术现状的知识。 批评应该使艺术环境充满变数与活力。
抽象概念的迫切性 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以及形而上学,具有超感觉,超印象,超现实,超历史,超时代的性质,因此,社会学式的批评贬低它们,将其看做为形式主义,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社会学式的批评没有认识到,抽象概念和形而上学,可以使我们摆脱根深蒂固的旧语言,旧文化,以及旧意识形态的束缚,具有反省,改变和解放的性质。没有抽象概念和形而上学,任何解放都不可能。 抽象概念和理论论证,是批评的理性、理想性和精神性意义的通道。任何严肃的,反省的批评,必然有理论概念和抽象体系,必然带有理性、理想性、精神性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性质,必然带有哲学的性质。 批评运用抽象复杂的论证,就能激活理论的敏感性和尖锐性,探测到表面兴旺发达的艺术状况的困境,也就是在这个媚俗泛滥成灾的艺术年代中,获得进行反思和选择的能力。 批评的概念和理论论证,应该脱离制度化、固定化、标准化、权力化和延续化的概念和理论论证模式,应该引进,和虚拟具有反省功能的,非主流的理论概念和抽象体系。 如果批评要对艺术状况进行质疑、提问、猜想,实现干预性,就必须创造和使用一套与传统批评的社会学概念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抽象论证的程序。. 批评应该充分扩展非主流的理论概念和抽象体系,以新的理论猜想,帮助艺术摆脱现实和历史决定论。 非主流的批评理论的概念和抽象体系,与传统批评的社会学概念保持距离,具有反省和解放的功能,成为对新的批评前景的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