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时代痕迹的是,朱光潜对那些不合意识形态的美学家和美学观念,时有贴标签的简单判断,如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基本上是神秘的反动的。它的反动性特别表现在它强调文艺的无理性”。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也是“反现实主义的”,他的迷狂说“宣扬了反理性主义”,并“为基督教所利用以后,又为颓废主义种下了种子”。他认为柏拉图的“反动观点”在西方发生过长远的“毒害”影响。新柏拉图派的普洛丁结合柏拉图的灵感说与东方宗教的一些观念,又把艺术无理性说推进了一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文艺思潮中的一个主要的流派。这种反理性的文艺思想到了资本主义末期就与消极的浪漫主义和颓废主义结合在一起。康德的美不带概念的形式主义的学说对这种发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天才说,尼采的“酒神精神”说,柏格森的直觉说和艺术的催眠状态说,弗洛伊德的艺术起源于下意识说,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虽然出发点不同,推理的方式也不同,但是在反理性一点上,都和柏拉图是一鼻孔出气的。他一口气列举了柏拉图这么大的毒害,既让人感受到了他评价的粗暴和简单,又十分惊异于他对柏拉图美学的熟稔,甚至还疑惑在这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的背后,是否还藏有他的那份欣赏?事实上,他也认为对柏拉图的恰当评价“并不是一件易事”,如唯物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就对柏拉图大加赞赏,称赞柏拉图比亚里士多德“具有更多的真正伟大的思想”。由此,朱光潜也认为对柏拉图“不能匆促地下片面的结论”,“他的思想中究竟是否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工作还仅仅开始。”(27)他科学而客观的评价交给了后来者,这正是朱光潜聪明的地方。
朱光潜说过,“一切问题都有它的历史背景”(28)。在特定历史背景生产的《西方美学史》也有它不可逾越的历史背景,它的观点和思想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尽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当代美学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当代学术文化的最高水平,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历史限制和学术资源的短缺。也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西方美学史》,并不完全是朱光潜内心真实的西方美学史,而是政治与个人冲突相互妥协、合谋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力量,也可以看到学术理性的反叛与挣扎。个人的真实感受象幽灵一样时常出没在文本的边缘和缝隙,甚至还以主流意识形态作掩护,借它的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也许这些都是《西方美学史》最值得注意和耐人寻味的地方。
站在今天的角度去作任何设想,终究还是一种理想。无论怎样,《西方美学史》对中国当代美学的知识建构和学科建制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从学科体制层面上,中国当代美学的体制建设酝酿于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组织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制。《西方美学史》所构建的理论范式、观念范畴和叙述方式就具有某种制度化或准制度化的意义,产生了一种虽无形却具有一定学术思路和规范的软制度力量。当然,为了推动当代美学学科的发展而创建的各种设施,如系科地位的确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学术团体的组织与活动、美学知识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及其运转所需资金物力的筹措与配备等,都同样是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但本文不再对它们作具体论述。
——载《湖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 王本朝(1965——),男,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美学。 (1)朱光潜:《关于美感问题》,《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页。 (2)周扬:《在上海哲学、经济学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212页。 (3)周扬:《在上海中文、外文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202页。 (4)周扬:《在上海哲学、经济学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210页。 (5)朱光潜:《从美学讨论中体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 (6)朱光潜:《作者自传》,《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7页。 (7)《展开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人民日报》社论,1955年4月11日。 (8)《朱光潜<我的文艺思想的发动性>“编者按”》,《文艺报》1956年第12期。 (9)朱光潜:《朱光潜教授谈美学》,《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34页。 (10)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7页。 (11)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88页。 (12)朱光潜:《从切身的经验谈百家争鸣》,《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79—80页。 (13)朱光潜:《作者自转》,《朱光潜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76页。 (14)朱光潜:《朱光潜教授谈美学》,《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32页。 (1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初版序论》,《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页。 (16)朱光潜:《整理我们的美学遗产,应该做些什么?》,《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17页。 (17)朱光潜:《关于美感问题》,《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3页。 (1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301页。 (19)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406 页。 (20)朱光潜:《美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交美学的底》,《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11页。 (21)朱光潜:《谈思想两栖》,《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22)朱光潜:《朱光潜先生谈美学》,《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32页。 (23)朱光潜:《关于我的<美学文集>的几点说明》,《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65页。 (2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初版编写凡例”,《朱光潜全集》第6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2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51—654 页。 (2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中译本自序”,《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10页。 (2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59—65 页。 (28)朱光潜:《关于美感问题》,《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