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艺术进入“院士”品牌时代?
                            
日期: 2009/11/23 9:32:33    编辑:陈晓峰     来源:     
唱的是哪出戏:收购时期的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不过这次“当代艺术院”成立得还是有些诡异,因为之前从媒体的报道上看并没有多少的迹象,似乎入选的院士们也没有集体公示等等,就像江苏南师大附中首位推给北大的学生匡超一样引起争议。

  引发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要用体制内的完备形式去完成当代艺术关于有关职能部门的最新软包装。需要不需要这种软包装,需要什么类型的包装,其实在策略上并没有问题,但是这次包装的终端选择上似乎过于幽默,过于高看自己的“院士”资格,基本情况只不过是:当代艺术家中的22个士兵突击般集体找了一个挂靠单位,总不能描绘成是为当代艺术明天寻找出路,总不能说成像临时性强奸而临时性院士,总不能代表广大当代艺术家的利益?那么反过来理解就非常清楚了:无非就是为自己找出路,为自己院士一把,而且代表只是自己的利益……

  以前当当代艺术家大伙都害怕站错位子,现在倒好了什么位子都可以站了。总之这样一次过山车般的身份转化,虽然被抹去了过程,只剩下结局,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当代艺术代表的院士们能够代表当代艺术家吗?他们用什么去代表当代艺术?实际上做代表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最近关心NBA的朋友们应该早已注意到皇帝詹姆斯号召大家一起让乔丹的23号球衣退役事件,但是大范甘迪们就不乐意了,问题是詹姆斯凭什么代表他们,媒体评论人士认为,“詹姆斯触动了美国社会自由意志的敏感底线”,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代表”却是那么的顺当和自然。

  22位带上院士的头衔显然是一种高调进入状态,但是我宁愿认为这更像是一场转正的毕业典礼,只不过是中国当代艺术为了这次毕业做了整整30年的“小三”。面对传统这一块比如国画这样一个早已在神州大地根深蒂固的大老婆。“小三”虽然有些蛮横,但是这样一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甚至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骚味,虽带些不符合国情的叛逆或色情,但带有社会参数的“野味”似乎还总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其在国际上的流行与吃香之后,更让有关部门眼红心急,此次精心推出的当代艺术院也算是水到渠成,大家心里有数。从目的上推算,也称上对相对保守的大老婆地位的一种冲击,这大概也符合文化管理者的战略意图——共同分享也共同影响。

  当代艺术这样一个一开始就以洪水猛兽的观念和具体行动去中心去体制去权威的东西物化到这样一个柔和无比崇尚名声的阶段,我想它讨论的价值半径非常大。是不是可以推理出这样一种逻辑:当代艺术的性质是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对抗体制的时候它属于前卫艺术;在和平时期,它又属于媚俗化的艺术;在收购时期,它属于钻营和投机性的商业产品。

  总之,当代艺术不需要固定的属性,也就是说它的变性是无比自由的,前提就是只要有人愿意买单;总之,你愿意这样看它也可以那样看它,都无所谓的。它曾经是叛逆现实,现在又是自己反过来抚慰现实。总之,在这样一个价值观混乱的社会,“中国当代艺术院”没有成立才是不正常的事,毕竟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就它没考虑过要价值观不混乱。

  难道中国当代艺术也属于“时过境迁”的艺术?也许早已忘记了当年圆明园,东村,花家地甚至宋庄早期地下压抑的阵阵喘息声,而10年之后艺术区创意产业的伸手尝试管理,再到“中国当代艺术院”的抛绣球,无非上演了一出外来打工妹如何青春“奋斗”的戏,到最后转正的正常连续剧。不过,正如有网友尖锐的指出,中国当代艺术从悲剧开始,似乎走向了正剧,但随即却迎来了荒诞剧,无论是哪种剧情,根据当代艺术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性状可以统称为“适应的艺术”,就好比如,很多人到哪里就说哪里的好话,也忘了曾经疼痛的伤疤——这也折射了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环境的超级后现代主义,甚至比早些年的周星驰还无厘头。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中国当代艺术院”是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配套设施,可能这样理解更接近相关部门的真实意图。

  不过,“中国当代艺术院”给在路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一种似乎是属于逆向选择的机会。这是唱的是退休还是前进戏?这或许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现在可以确认的是,从情感上看是非常别扭的。

  围绕在这个事件的镜像还是值得关注的,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何面向它的未来,这是第一位的问题。

  大家一起做品牌?

  按常理上看,这些年中国的当代艺术一路青云直上都做到“院士”这个级别了,本来大家都应该很轻松才对,但是没想反倒激起了一堆怨言。实际上这也从近距离让人看到了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内部结构的某种危机,特别是明星艺术家即现在的“院士”创造力的衰退,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化改造中迷失了艺术的原点。这不是单方面成立一个“中国当代艺术院”能够掩盖的,况且成立一个“中国当代艺术院”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搞了一个不中用的足协,难道球员踢球是给足协看的?

  从行政的层面去管理当代艺术,似乎是值得进行多方面的考量。22个艺术家被保送到“当代艺术院”当院士,是不是有关部门用一种过度疼爱的方式,从而偏离了当代艺术对现实的差异和距离感,让本来应该可持续性出位得厉害的当代艺术也和谐在这样一个二级类别的院里子,从此真正走个精英艺术的康庄大道上?可能会是事与愿违吧。就像大伙对市面值5000多块的联通Iphone3GS有所期待的时候,你却给它一个国产而且很可能是山寨的“院士”,可能策略不当吧,这种“速配”成为束缚或者变味也将是必然的。当然,今天,“院士”艺术家自己亲手动了自己“观念”的奶酪,可能起到的副作用是不容乐观的。

  当然,这可能是隐藏着一场话语权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争夺,“中国当代艺术院”只不过是现阶段的载体,它的对接口也不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它当然不可能是未来唯一的一个接入口。目前的情形只不过有些像冬季的火锅,大伙还没开涮,还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不过,是火锅最后还是要靠大家都来涮一下,之后不就知道各方反应了吗?至于到底是小肥羊,还是海底捞好吃,这可能都不太重要。当然你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看法,有关部门错过了前面30年,不可能让你再错过后面的30年了——火锅中难道有这样一种隐喻?现在还不得而知。

  且不论这是一场预谋的局还是终极之秀,不过,怎样体现当代艺术的观念和价值,这是作为“院士”身份的艺术家可能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了。

  也别找借口说现在的环境多么宽容,什么事情都可以兼容,也千万别把多重嘲讽,当做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难道中国当代艺术现在只剩下一个商业品牌的概念,而需要大家一起做强做大?

  这里还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当代艺术做成一种品牌,我想这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异型状态。这个问题是需要质疑的,比如在统一的“院士”品牌下创作当代艺术作品,是不是直接为了消费?如果是为了适应新一轮消费,然后在统一的厂牌招牌下是不是将艺术家的个体性统统被抹去?或者是不是说,即便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产品也不过是消费品,难道这就是未来若干时期内当代艺术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吗?这是有理由值得深层拷问的。

  这个问题还可以递进的问一句:是不是回到这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对国际的一种策略,而此次的风向将策略转向了体制,那么是为了国内的艺术消费市场吗?不过,如此含蓄如此绕弯究竟又为了什么呢?

  当然,既然是一起联手做强中国当代艺术的品牌,那么就像迪奥,香奈尔那样根据每个季度都变化自己的包装也再正常不过。“院士”是公认的非常有学术性的也非常具有商业品牌价值,这次选择“院士”这个包装头衔看来是非常时尚和符合接受者的趣味,至少这批被认为“调皮捣蛋的”入选者非常沉默的接受了,还真没准这次品牌真的要做大了啊?!

  不过,“中国当代艺术院”究竟是一个实用的牌子,还是无形的一把枷锁,站在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可能一时还扯不清,总之,都存在套上容易可解下它并不那么简单的问题,这样一桩呈现社会巨大现实的标志性艺术事件,当然值得史上最广泛的讨论。但愿别让“院士门”成为发挥国民性恶习锦上添花的事件。

  社会现实的总是千变万化,这大概就叫作现实的残酷吧。但愿“院士们”别孵化出矫情的下一代,当代艺术不需要世袭,不需要系统论证,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围墙”。请“院士们”好自为之千万别把自己当做钱学森似的院士,让普通的艺术多些表达的自由!

  这里最后追问两句,当代艺术和它体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现实保持的距离在哪里?如果不需要,那么这样一次包装,又是表演给谁看?难道随着外部条件和砝码的变化,当代艺术建立起来的基础性价值也会变了?如果变化了,还是当代艺术吗?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