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为问题负责? 文/廖上飞
文化艺术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值得庆幸的事,其说明人们现在终于重视起了文化艺术问题。但是,热议文化艺术问题的人仅仅局限于艺术界两会代表说明中国民众远远没将文化艺术问题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艺术界两会代表热议文化艺术问题只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本身说明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其既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文化艺术问题了,也不能说明艺术界两会代表发现了实实在在的、最根本的文化艺术问题。相反,这个信号反映出的是中国人自觉不自觉的文化焦虑,这种文化焦虑的表现便是中国民众将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完全寄希望于中国政府。然而,这种对政府的高度信任有可能再度让艺术沦为政治的奴仆。在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亟需复兴的紧迫需要不能成为政府对文化艺术创造再次横加干涉的理由,邓小平关于政治与文学艺术关系的论述值得所有人谨记,“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文艺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即是说,政府的工作是帮助——在制度上保障艺术家的合法权益——保障艺术家独立创作的自由,而不是横加干涉当下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艺术界两会代表的提议代表了民意吗?哪一个艺术界两会代表在开会之前走访各地调查艺术工作者们的生存现状、倾听艺术家们的心声了?我们几人看到了,艺术界两会代表中有几人这样行动了?显然,不要说艺术界两会代表提出了哪些严峻的文化艺术问题,就是能否代表“民意”(艺术工作者们的意见、看法、期望等)本身是值得调查、令人怀疑的。近几年,政府任命所谓“名人”、“名家”为人民代表的举动屡见不鲜,由此我们看到所谓我们的代表(艺术界两会代表)全是些功成名就、衣食无忧的“既得利益者”。如果具有普通公民的良知还好,如果不具有普通公民的良知,那么那些艺术界两会代表所说的肯定是些不痛不痒的事情。像“美术创作须有中国文化自觉”、我们看到了文化复兴的桅杆”、“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憧憬’世博”、“传统文化丧失严重”等的号召、意见、批评等都是我们听了不知多少年——已经有些腻了的官方辞令;像“对国画考生不应苛求‘文武双全’”、“加强西部风情性美术创作”、“毕昇故里应建活字印刷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亟盼法律正名”、“设立中国艺术院和艺术院院士”、“高度重视中国动漫事业的发展”、“为城市雕塑进行科学规划、论证和管理”、“在大、中、小学大力普及书法教育”、“由政府主导高端美术创作”、“拯救中国当代壁画”等皆为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相反,艺术区大量拆迁、艺术出版创作自由、艺术家基本权益的保障、政府对文化艺术发展方面的财政拨款的管理等亟需解决(直接关系艺术工作者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没见有艺术界两会代表提出来。所以,艺术工作们都有必要质疑:那些艺术界两会代表能代表“民意”(艺术工作者们的意见、看法、期望等)吗?
问题本无所谓大小,严格意义上说,只要是艺术工作者们、文化艺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没有不重要的,但是我们说有些问题是“致命的”、“关键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政府听取艺术界两会代表的提议我想目的不是请那些所谓的“名人”、“名家”代表为中国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充当智囊团的角色)而是听听民间的声音(意见)。然而,人们看到的并非如此,人们看到更多的艺术界两会代表谈的是自己个人对文化艺术未来发展个人看法、个人担忧甚至是极其无知的乐观,即便是很多提具体、细小问题的两会代表也大多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提出意见。问题是:如果艺术界两会代表所做的提议代表的不是更广泛艺术群体的意见,那么会出现多么可怕的后果呢?如果真是这样,便是权力的垄断,是艺术界两会代表的失职。当然,无论如何那些艺术界两会代表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问题尽管细小,但也是问题),然而紧接着的问题便是:谁应为问题负责?就拿美术高校扩招来说,很多艺术界两会代表本身曾是高校校长,高校校长提议此问题那说明这是政府的问题。难道所有问题都应由政府负责吗?事实是,人就是政府,有些问题应由政府负责,有些问题应由民众负责,但终归是由人而不是机器负责。就拿文化艺术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丧失了自我修复能力而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计划发展的话,那这会是多么可怕、悲哀的事情。在我看来,不搞清楚“谁应为问题负责”就无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一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这是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今年美术界两会代表无人碰触此问题,这是莫大的悲哀。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三日晚于黄桷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