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批评家的“风险学术”
                             ——以罗杰-弗莱和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为例
日期: 2010/8/23 10:25:57    编辑:王南溟     来源: 今日艺术网    

在格林伯格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互动的过程中,有些格林伯格的回应也一样能看到这位批评家在当时的不妥协特征,在1940年《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一文中,格林伯格就说到社会上不满意这种抽象画的理由,比如“太装饰”、“太枯燥”和“没有人情味”,这种不满意,其实也“很容易让造型艺术返回到再现性与文学性中去”,正是针对这种看法,格林伯格说了“这与他无关”。应该这样说,格林伯格要的就是这种“太装饰”、“太枯燥”和“没有人情味”的绘画,格林伯格的价值是在那个时候,假设抽象画还可以往前推进,然后在各艺术需要纯粹和独立的情况下建构了一个新的有关艺术是媒介的系统,直到1955年格林伯格写的《“美国式”绘画》中还在强调,当有人说抽象表现主义把作品搞单调了,格林伯格说抽象表现主义就是要单调,而且是以“彻头彻尾的单调而获得成功”的,还强调这种绘画概念本身就是反审美的。应该也是作为回应,格林伯格还在1954年的《抽象艺术、再现艺术及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并不是说近来的抽象艺术中的大多数都是重要的;相反,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是极差的;但是,这仍然没有阻止它们当中最好的东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艺术。

格林伯格说的这种现象很普遍,每种形态的艺术都有好的与不好的,但往往人们会对新的艺术以出现差的作品为由去否定新的艺术的存在价值,格林伯格的回答在今天也依然管用。而在格林伯格的1948年《新雕塑》一文中还涉及到这样一种对抽象绘画的议论,说格林伯格的理论把艺术搞狭隘了,正如格林伯格所描述的:

不过,人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主义的“还原”是否会产生使绘画领域狭隘化的可能?要对可能导致人们提出这一问题的抽象绘画内部的发展进行探究,这并不是眼下必须做的事。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格林伯格在这篇文章中没有回答抽象表现主义是否把艺术搞狭隘的提问,不知道格林伯格在其它文章中有没有作过回应,但格林伯格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回应,因为艺术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格林伯格的理论,恰恰使艺术史变丰富了而不是狭隘了,至少来说,如果没有格林伯格的理论及其抽象表现主义,那么艺术史就会少了一种艺术形态以提供给我们参照。这也可以反过来证明,上述所有的对格林伯格的异议都如脱了裤子放屁一样地多余。

三、系统与判断

尽管从罗杰-弗莱到格林伯格建立了现代艺术批评的理论,它们也为塞尚和波洛克提供了经典的解读模式,但并不是说这种理论就可以包办一切了,而是相反,这种理论只适用于为他们所讨论的对象之中,我们不能说每个批评家的新系统都会有意义,如果他们都在建构新的系统的话,但我们有必要打开建构新的系统的空间。关于这一点,1940年格林伯格在《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一文中已经说过:

我自己的艺术经验迫使我接受派生出抽象艺术的大部分趣味标准,但是我不坚持认为它们是唯一有效的永恒标准。我发现它们不过是在这个特定时代最有效的标准。我不怀疑它们在将来被其他标准所取代。

系统的价值不像体系的价值,假如我们把体系理解成一种总体而普遍适用又没有时间限制的法则,那么系统的价值总是局部的和相对的,至少格林伯格理论之后,我们都可以作出如下的努力,此艺术与彼艺术之间乃是此系统与彼系统之间的关系,由不同的系统形成的相对的价值标准才是每个批评家的出发点和批评的由来,就像格林伯格的系统是与他的现代的“前卫”形态连在一起的,当艺术史跨过格林伯格这个系统,那就有了新的系统对艺术的解释,而艺术的标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假设中演变的,就像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假设那样,格林伯格的前卫方案同样也是一种艺术的假设,所以格林伯格在1940年发表的声明是对的,对于今天来说,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只能从历史上去理解,而不能从字面上去引用。因为格林伯格的抽象画早已经不前卫了,但格林伯格所说的艺术是一种系统和等待着更新的系统所取代,却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批评所持的态度,批评家的学术成果取决于有没有新的系统能让艺术这个概念突破已有的教条,这是衡量是不是批评家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将艺术的事后总结的工作让给某些学者,或者专家,而批评家更重要的不是一般的学者和专家,他是用自己在前沿的批评实践——这种实践都是有风险的或者其价值是待估的——作为素材提供给学者和专家做理论研究,当然,这种研究比起批评家来都属于安全学术而没有原创性价值了,批评家的这种不确定性正如罗杰-弗莱都说的:

我从不相信我所知道的事情是艺术的最终本质。我的美学是一种纯粹的实践美学,一种实验性的权宜之计,一种使某种秩序转变为我至今的美学印象的意图。它仅维持到新鲜的经验可以巩固或修正它的时候。此外,我总是以某种怀疑的目光审视我自己的体系。

罗杰-弗莱的这段论述在他的《视觉与设计》一书的《回顾》一文中,与格林伯格在《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中的声明是一样的,当然,罗杰-弗莱系统的局限性由格林伯格所取代了,而格林伯格系统的局限性被前卫艺术的系统所取代了,这种被取代哪怕引来格林伯格再多的反对也没有用。因为正是格林伯格之后的批评系统重新唤醒了前卫艺术,艺术史又开始了新的道路。那些反对新的系统的人或者一口咬定旧的系统才是艺术,然后把某一个旧系统变成绝对真理的批评家——如果我们还继续按照习惯称他们为批评家的话,哪怕以罗杰-弗莱与格林伯格的系统为标准——那也最多是一个以庸俗为目的批评家(借用格林伯格的关键词),这种人古往今来太多了,但都不在批评史中。反观批评史,自从格林伯格成为重要的批评家以后,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即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批评家到底是什么身份,格林伯格的批评家身份不是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批评家只对成形的艺术作品的分析或者对已成定论的艺术的归类和再描述,这样的批评很容易导致批评的庸俗,格林伯格式的批评是让批评家进入艺术家的生产过程之中互动,并让自己饱受争议。从艺术的一个比较新的因素或者一个点到后来所形成的新的艺术系统,中间有大量的工作要有专业者参与,批评家恰恰也是新的艺术系统的共同建构者,当然也是与艺术家一起承担创作风险的底层草根,而不是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俯视着艺术家的事后诸葛亮。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