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我仍说图像。图像问题至今还远没研究深入,潘诺夫斯基的理论却过时了,潮人们转而追求别的时尚。我因此要问:我们对潘诺夫斯基究竟了解多少?对潘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评家们大多说是三个层次:前图像志、图像志、图像学。然而再仔细读读原著,有没有读到潘氏最后还有一层,即反过来进行验证的“纠偏之举”(corrective measure) ?当然,可以说这算不得一层,但是有多少批评家看见了这一“举”?看书读图浮光掠影,不得要领,是潮人热病的症状之一。西方批评家读图,重视潘氏的第三层,即超越图像之上的历史、文化和人格引申(extended theorization),但这引申却以第二层的图像阅读为基础。批评潮人的理论水平,连第二层次也搞不明白,面对一幅文艺复兴绘画,完全不知道画中图像是什么意思,不明白图像符号的所指,就会一句拾人牙慧的“人文主义”。
但是,批评潮人个个都很聪明,他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理论与方法时,都是跨越式的,他们不需要第二层的图像解读,而是直接进入潘氏第三层去大加发挥,真的是高屋建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三寸不烂之舌,化腐朽为神奇,将匠人吹捧成大师。这一刻,就像犹大赴最后的晚餐,悄悄摸着钱袋,心里想着名利双收,哪还顾得上无耻二字。
热病患者的面相特征是双目暴突,批评潮人也总是鼓着甲亢般的两只眼,像饿狗嗅食一样搜寻新的时髦话题,随时准备转移阵地,随时准备扑向新的食物。
可惜,对批评的热病,至今还没有猛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