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新国画——中国画不得不进行的改造
                            
日期: 2010/9/25 10:01:51    编辑:杭春晓     来源: 今日艺术网    

[1] 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载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艺术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2] 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来新国画预展以后》,载《人民日报》1949年4月22日。

[3] 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5日

[4] 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载《人民日报》1949年5月26日

[5] 徐悲鸿,《漫谈山水画》,载《新建设》1950年第1期

[6] 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7] 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和国画家的自觉》,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8]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9]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载《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10] 参见《北京中国画画家的意见》,载《美术》1957年06期

[11] 参见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美术研究》1957年第4期

[12] 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载《美术》1954年08期

[13] 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载《美术》1955年01期

[14] 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载《美术》1955年04期

[15]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京开幕》,载《美术》1955年04期

[16] 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载《美术》1956年07期

[17] 惠孝同,《第二届全国国画展作品观感》,载《美术》1956年07期

[18] 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载《美术》1956年07期

[19] 正如蔡若虹在全国美协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在论及“国画写生”时,也有和胡佩衡相似的论调:“对于造型艺术这一专门业务来说,写生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花样;是沿用了中国美术史上一条"师造化"的老法子,这是我们古代画家们通常走过的一条老路,是从生活中汲取形象的道路,因而也是通达现实主义的道路。可是近数十年来,有些画家不太喜欢走这条道路,它们走的是相反的一条,这就是从古人的作品中汲取形象的道路。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枯竭了,艺术的创造性能力就愈来愈削弱了,艺术和人民的关系就断绝了,艺术的发展就停止了;这条路决不是什么康庄大道,而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载《美术》1955年06期)

[20] 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载《美术》1955年07期

[21] 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载《美术》1955年06期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