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拍摄纪录片时有很多人跟我谈起这个塔,众说纷纭。比如宋庄镇胡书记说,村民们认为这个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土生金,这是农民的想法。老栗提起这个塔,认为它代表了宋庄艺术家贫富差距导致的阶层划分。我看这个作品是方力钧毫不掩饰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巅峰,也就是塔的金顶的历程。
夏彦国:他有一道很严谨的成功哲学。当然我个人觉得他早期作品画的好,而且他的智商情商比其他成名艺术家还要高很多。你在宋庄有没有拍到年轻人对塔的看法?
藏红花:也有年轻人看到这个塔很漠然,因为整个宋庄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何况一个雕塑。这些年轻人很多都是刚刚到宋庄的,他们没有经历过宋庄这些年的变迁,也不了解不关心宋庄的人和事,没有把自己当成宋庄居民。
夏彦国:你谈到的一点很好,现在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因为别的原因来到宋庄,跟宋庄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藏红花:对啊,不需要知道你宋庄的历史,这跟他自己没有关系。
夏彦国:宋庄在这些年轻艺术家眼里面,就是一个居住的地儿,工作室所在地,创作的地方,今天下午有的艺术家跟我讲,她住在别的地方,只是来宋庄这个地方画画。
藏红花:因为宋庄这几年会有相对稳定的条件,也有比较高的大点的空间和画室,他们来到这儿,他们不关心画室之外的东西。
夏彦国:不再关心以前大家谈到宋庄的现象,宋庄群体的特征,现在年轻人他们到宋庄已经不再考虑宋庄以前的东西,他们相对自闭,多躲在自己的工作室画画。
藏红花:他们觉得在宋庄也好,哪里也好,我只不过在画室里面而已。
夏彦国:不像和三四年前,大家说起宋庄的艺术家觉得很没面子的样子。
藏红花:我们这一代没有历史负担,也不需要这些负担,相对更自由一些,从物质层面,从社会的信息这些层面,社会的信息量也足够,他们在家里上上网,画画画儿,有点自得其乐,不需要跟外界过多的发生关系。
夏彦国:你觉得我们这次展览的艺术家,通过跟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你觉得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个特征?
藏红花:更自我了,好像都很理性,我是这种感觉。
夏彦国:你说他们理性,在生活上理性还是在创作上理性?
藏红花:在生活上,当然创作上也感觉不到特别的激情,这一代人可能缺乏痛苦。
夏彦国:但是不缺压力。
藏红花:对,这种压力是一个很慢的东西,慢慢的憋,也许能憋出一些东西来。
夏彦国:说白了一点,现在年轻人都很柔软,那天跟温老师聊,我说现在年轻人有思想有判断但是不表态不行动。后来,我看到他在文章中谈到,他觉得现在的人心灵和身体都很软弱。好像是这个意思。
藏红花:我们跟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是同时代的人,我们有自己的体会,就像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上一代一样。
夏彦国:为什么说现在年轻人心理很强大,身体很瘦弱呢?大家都明白事儿,你打我一下,我也知道疼,但是我打不过你,我就不跟你打,基本上属于打不过就跑,没有痛到反抗的时候,生活说的再痛苦,活着是没问题的,而且大部分的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稍微画的不错的,生活基本上没问题,在生活没问题的情况下,没人去闹事,大家活的相对安逸一些。
藏红花:他们不需要有这些负担,这些负担是上一辈人已经承担了的东西,这一辈不需要沉重,但他们有他们的问题,就像你说的他们有困惑。
夏彦国:社会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时代变化非常快,信息更替的速度特别快,快到以至于大家不能把注意力放到任何一个问题上,我说到现在没有焦点可言,所有事情都在瞬间必须找到答案,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就过去了,就下一个问题了。
藏红花:就被覆盖了。
夏彦国:就被覆盖了,不像以前时间节奏都很慢,你可以在几天几月几年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跟抢答题一样,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有限的时间里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第二问题就会马上覆盖第一个,以后更是来不及回忆。
藏红花:这个时代很难有让人为之奋斗一生的那种崇高感,所以大家都显得有点急功近利。宋庄有一个诗人叫何路,一个朋友给何路写了一首诗,有一句是:诗人,你是这个世界上女人最大的天敌。因为诗人如果没有别的职业的话,他过的应该是纯精神性的生活。何路是个智慧的人,他懂得什么该放下,所以他拥有的是大自在。说起这些,我又想到片山,也是老圆明园,前一阵他做了一个展览叫“片甲不留”,当场把自己二十年的近两百件作品全部赠与参观者,真是彻底。
夏彦国: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观点,大家标准都是一样的,精神已经不重要了,物质是最重要的。我想现在艺术家的创作缺少了一些激情,像白领一样的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太正常太安逸了。今天看到“建构之维”这个展览的画册,画册上罗中立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国家现在“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民族和谐”等等,可能大部分艺术家跟他想的差不多,觉得我们国家非常繁荣,非常和谐。我实在难以理解。
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个展览的情况。你怎么看待这次展览?我个人觉得这次展览对于宋庄来说是个新的展览,因为这次大部分参展的艺术家都很年轻,多是刚到宋庄,对宋庄没有什么认同感,他们只是在这里画画。也就是这次展览是生活方式改变之后的新宋庄的艺术家创作呈现。这次展览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跟云南艺术家的交流,我看到云南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非常不错,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会慢些,没有北京这么繁华和喧闹,没有那么多的人际关系,创作和生活相对会单调些。两地艺术家可以多交流一下生活和创作的一些心理感受。
藏红花:让宋庄的年轻艺术家跟云南年轻艺术家进行交流,一起探讨艺术家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宋庄很多艺术家并不认同在宋庄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很多人都表示这是无奈之举,总是拆迁,没有安全感,他们觉得相对在宋庄有个着落,但是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没有长久呆在宋庄的计划,很多人觉得宋庄拆不拆无所谓,打造什么中央艺术区也跟自己没关系,我认为这是对的,这一代人可能慢慢都会想明白。
夏彦国:我们现在这代年轻人,在社会中生存状态基本上处于悬浮状态,上不了天,下不了地的,唯一能动的就是动动自己的手,动动自己的脚,能干好事儿干好事儿,能干坏事儿干点坏事儿,也只能这么着了。
藏红花:听起来有点消极,我们还是多做点好事吧。
夏彦国:呵呵,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