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在90年代时,我曾与深圳一些本地艺术家做过一个展览,主要是针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当时有好多深圳很边缘的艺术家参加,我觉得其实深圳有一个很好的展示的藏馆和条件,但是我觉得它们最大的缺陷就是并不太注意培养当地的创作力量。深圳是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城市,而这里的艺术家需要去发现和支持,如果我们的Z/F和专业的美术藏馆都不考虑这方面因素的话,那这个城市就没有当代艺术了。现在来看,深圳的美术藏馆只是展示“外面的风景”,这是一个城市的遗憾。因为我们不能小看一个城市,我们中国比较大,城市比较多,有时候人们会认为我们的城市有没有当代艺术都没有关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深圳想必也有千余万人口,已经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了,比如西班牙才多少人口了,但是人家的艺术界却产生了相当多的人才,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还是要有一个对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群的艺术尊重在里面,他们应该获得创造和参与当代艺术的权利,不仅仅是我们要做给他们看,而是要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追根到底还是要有一定的本土的责任感去支持、发现、培育当代本土、本地的艺术家和创作力量,让艺术真正的为居住于当地的人服务。比如,深圳的大学肯定也有视觉方面的人才,但是这么多年这些人才都到哪里去了呢?深圳并没有作调查,那么深圳究竟为什么最近都没有创造的新生力量呢?有些地方有个美术学院就可以将这个地方的当代艺术带动起来,可是我们真正的学术为什么没有被带动起来呢?并且当代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深圳的科技也比较发达,但为什么有如此丰厚的条件却不能产生些东西呢?结果就只产生了一个大芬村,确切的说就是一个作商品画的地方,老实说这个地方没有一点知识产权概念,Z/F在文化里面怎么会培养像大芬村这样的野蛮的,完全不顾及自身知识产权的,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呢?创意本身就要求尊重知识产权,最核心的问题是创意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而我们在大芬村看到的作品却大都是最拙劣的模仿,这些与当代艺术无关,甚至没有丝毫意义。从艺术市场来说,它也有很大的问题。
《深港艺术》:是不是说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深圳自身的文化积淀不够深呢?
王林:其实说到底,还是一句话,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他们一切都太看重钱了,深圳有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概念应该受到批判,尤其是深圳人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应该受到批判。它是一个无根城市急功近利的典型心理,而实际上时间就是生命!生命是需要精神支撑的,也需要艺术滋养,如果我们只有金钱,只有消费,那么这个城市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没有丝毫意义。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我们穷的时候,深圳却先发展起来了,然后多交点税支持国家的发展,它们也做出了贡献。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这些,基础已经打得很好了,却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观念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深港艺术》:我们知道王老师多次参与过深圳的一些艺术活动,尤其是2000年王老师做的“‘外线’艺术七人展”,影响颇大,王老师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呢?
王林:这个展览是在深圳的一个临时空间举行的,因为那些艺术家当时的生活也很艰难,并且都是一些很边缘的艺术家,但是后来也有一些人离开了那里。
记:这个展览被誉为深圳民间最具规模的一次当代艺术展,并且也是深圳艺术家有现代意识作品开始转向观念意识形态的艺术活动的开始。
王林:其实深圳有两个展览最为重要,一个是王川于1990年在深圳做的展览——《墨点》,这个展览是作为一个民间的展览,而且是在关节点上做了这么一个很好的装置行为的展览;再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民间的“外线艺术七人展”这个展览。所以我希望深圳能举行一些民间的艺术活动,现在中国的原创性还要来自于民间,当代艺术的原创的动力更是如此,比较遗憾的是深圳也集结了一批艺术家,但是他们关注的并不是民间,而是体制,因为民间没有什么好处。
《深港艺术》:您能不能具体为我们谈一下体制对艺术这方面的关注?
王林:其实我说的体制是指深圳有很多的藏馆,而这些藏馆大都是由国家管理经营的,在这里面也有一批艺术家在做当代艺术的活动,但他们所做的就只是用这些藏馆来做其它地方的艺术家的展览,这肯定也对深圳文化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并没有培养出本地的创作力量,这个有一千多万人口和大量艺术家以及艺术院校存在的城市,为什么不能产生当代艺术的一些现象和创作以及一些艺术家出来呢?即使有些顶层的人后来都不在这里待了。很显然,这个城市还没有培养的基础和土壤,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我们的批评家还是体制里的官方管理者,都应该去扶持那些民间的艺术力量,形成深圳那种原创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可以持续的为这个城市带来文化的活力。
《深港艺术》:最后想问一下王老师,按照深港现在的艺术发展形势来分析,您能否展望一下它的将来呢?
王林:说实话,我不知道。因为这取决于深圳和香港的那些有文化权力的人,他们能否听进和听取我上述的那些意见,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意识,同时我觉得民间的呼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认为你们的这个《深港艺术》杂志做深港澳一体化还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能形成这样一个说法,有了这个说法,我觉得它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东西,我还是很支持你们这个说法的。
《深港艺术》:谢谢,我们也很希望通过这次访谈把您的呼吁传递过去,并对深圳和香港的艺术发展报以积极期待。 |